朋友圈 | 2025年8月13日

浏览量
全文2,407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绿荫满棚瓜蔓香

□明思践悟

“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古诗里的瓦墙丝瓜,在如今农村林立的楼房中已难觅踪迹。为留住这份田园意趣,我在老宅用水泥桩和钢管搭起一座坚实的丝瓜棚。

春意萌动,我将丝瓜种子细心播下。夏日炽烈,万物疯长。我适时为它们搭起向上的“天梯”,勤施水肥。丝瓜一路蓬勃,舒枝展叶,绽蕊吐芳。它们自棚架南北两侧竞相而上,在棚顶“会师”。藤蔓相互缠绕、深情“拥抱”,翠叶如盖,层层叠叠,很快便将整个棚架铺展成一片浓密的绿云,投下沁人清凉。我常驻足于此,目赏翠色,鼻嗅清芬,心神俱怡。

丝瓜的花期绵长,从初夏吐蕊直至中秋。甫上棚架便开花,愈攀高花愈盛。雄花张扬,恰似一只只高举的金色小手,远远望去,叶间仿佛笼着一层流动的金辉。雌花则含蓄,每一条丝瓜只悄悄孕育一朵小花,羞涩地藏身于浓叶间。一经蜂蝶做媒,花便凋零,只留下顶着花蒂的小瓜妞。不过旬日,碧绿的果实便已亭亭玉立。每次归乡,映入眼帘的便是棚架下悬垂的条条丝瓜,形态各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殷勤地向主人颔首致意。

常言道:种瓜得瓜。我耕耘丝瓜棚,收获远不止餐桌上的鲜蔬。它滋养精神,增添生活乐趣,更将老宅装点得绿意葱茏、生机勃勃。这满棚的绿意与瓜香,为我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最明媚、最富足的一笔。 

菱花开了

□心若涟漪

夕阳下,信步走在乡间小道上。蓦然发现路边的小河里一片绿叶葱葱,碧绿的叶子挨挨挤挤,覆盖在水面上,原来是久违了的菱叶。景色动人,难免使人触景生情。

我在乡下长大,农村河流纵横交错,沟河里长满了各种水草,其中就有菱。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一点头,碧水盈盈的池塘里,红菱便悄悄地从水底冒出,潜滋暗长,开始了它们又一次轰轰烈烈的生命轮回。红菱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繁殖速度快,似乎转眼间,满池塘就都是红菱那肥厚的菱盘,织成了一张硕大的绿毯。

菱花花小色白,开得颇为灿烂,洁白的菱花被绿叶衬托着,静静伫立在清水中。菱花谢了便沉入水中孕育果实,初秋开始结角成熟。民谚云:清明种菱,立秋收嫩菱,秋分霜降收老菱。菱角果实为坚果,垂生于密叶之下的水中,须全株拿起来倒翻才能采摘,又称“水中落花生”。童年时,我也曾跟着大人去采摘,好几次差点掉进河里。

菱角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历经千年依旧不离不弃,在那清贫岁月里把曾经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沉淀在我的记忆深处……  

邂逅漆扇

□金品旗

漆扇,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制作工艺更是凝聚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得知社区将组织一场相关专题活动,我欣然报名参加。

活动现场,两位老师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漆扇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然后,便到了制作环节,我有些莫名的兴奋。

制作漆扇的工具很简单,一桶清水、几支装了不同颜色油漆的滴管,一根小木棒,还有一把洁白的扇子。我先挑选了青、金、橙三种颜色的油漆,慢慢滴入清水中,油漆瞬间在水面上晕染开来。接着,我拿起小木棒,小心翼翼地在水面搅拌,试图让色彩交织出更美妙的图案。油漆在水中流动、碰撞,逐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随后,我深吸一口气,一边缓缓将扇面浸入水中,一边慢慢左右晃动。不经意间,奇迹出现了!油漆像是被赋予了生命,迅速附着在扇面上,勾勒出独特而迷人的纹理。当我缓缓将扇子从水中抽出时,一把独一无二、仿佛装进了所有美好的漆扇便诞生了。

这次漆扇制作体验不仅让我收获了一把亲手制作的精美漆扇,更让我深刻领略到了非遗的博大精深。它让我明白,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历史的馈赠,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和发扬。   

芦稷的记忆

□彩霞飞

周末回老家,邻居送来一盘芦稷让我们尝个鲜。一节节芦稷摆在木盘里像一支支碧绿的短笛,仿佛能吹出田野的清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节,用牙齿麻利地划掉外皮,露出玉色的嫩茎,一口咬下去满口汁水,清甜脆嫩。

记忆的味蕾一下子把我带到小时候的老家,那时家家户户都种芦稷,芦稷好生长不挑地方,沟渠边、田埂边,大人们见缝插针地种下。我们眼盼着芦稷一天天长高,盼着它的穗子早点变色,穗子红了就意味着熟了。大人看我们馋,每天去地里挑穗子发红的砍回来,剥掉芦稷的叶子,露出一节节碧绿的秆,再一节节剁下。我们坐在小院里大快朵颐,吹着过堂风,嚼着清甜的芦稷,身体的燥热立即被这一抹清流驱散,觉得幸福无比。一个暑假,芦稷陪伴着我们,是我们儿时的零食和饮料。

如今,芦稷已鲜有人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偶尔在市场上看到它,也只是寥寥几捆,安静地待在角落里,少有人问津。然而,每次看到芦稷,儿时的画面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芦稷是我成长岁月中的亲密伙伴,是我与家乡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那股清甜的乡土味道刻在记忆里,成为一生的眷恋。  

DIY陀螺

□幽默之余

作为一个曾在农村生活十八年的60后,对陀螺并不陌生,童年时为了打陀螺,曾经用木头和墨水瓶做过陀螺。

随着时代变迁,陀螺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美观大方的机制陀螺代替了简陋的手工陀螺,甚至还出现了会发声发光的陀螺,但手工陀螺仍有它的一席之地。记得几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得知当地举办陀螺比赛,便饶有兴趣地前往观看,可惜赶到时比赛已经结束。正当我后悔莫及时,赛场上一个用报废小型储气罐改装的陀螺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真没想到储气罐下岗后还能发挥余热,跨入健身器材行业,看着周围有观众挥舞鞭子抽打这个DIY陀螺的快乐场景,我不由得感叹:世上没有纯粹的废物,只是还没让它发挥作用。 

玩具

□十五

大有三岁半了,对玩具的兴趣愈发强烈和明确。奶奶近来密集在各大平台为有宝下单玩具。今天买的是这个彩色的听诊器玩具,让他过足了当医生的瘾。

见我下班,有宝逮着我要帮我听诊。我只得乖乖配合。听诊器没有插入耳朵,听筒也没摁对位置,直接摁在我肩膀上,但他倒是一通假模假样地认真,双眉微锁,若有所思。煞有介事地摁了一会儿后,他说:“嗯,还好,有点小问题,不用打针吃药。”

指出有问题,是要证明他的专业性。强调问题小、不用打针吃药,是因为打针吃药实在太痛苦了,他舍不得爷爷吃这个苦。拿捏两者分寸,难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