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人到科幻女作家——一位南通青年的“银河梦”与文学远征
南通本土青年女作家张哲男的长篇科幻系列作品《孢星》,第三至五部即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据了解,她自2017年起创作长篇科幻小说《孢星》系列,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次秘密行动为开端,带领读者揭开异域星际的神秘面纱。
出版界认为,《孢星》系列场面宏大、视野开阔、构思精巧,充满科幻的想象力和逻辑自洽,而她也在这本书中构建了自己的科幻宇宙框架,被认为是国内首部“元宇宙”概念的科幻作品。目前,该系列已出版两部,深受科幻读者关注。
从小耳濡目染 “文学种子”新芽初露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清晨,在家沉浸于创作的张哲男被从马路对面陆洪闸小学传来的郎朗读书声打断了思绪,然而她却不恼,跟着轻声念起来,享受此时此刻生活赋予她的宁静与诗意。
时光倒流至二十多年前,正值童年的张哲男在父亲的影响下,每日以书相伴。她回忆道:“爸爸是政治老师,也热衷于文学,家里堆满了各类书籍,耳濡目染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文学。”日积月累的阅读,滋养了她的文字功底——学生时代,她的作文常被老师选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而这份认可,也激发了她对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到了高中,张哲男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写小说,将身边趣事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编织成故事,与同学们分享。大家读得津津有味,不时催促她“更新”。兴致袭来,她便继续伏案书写,同学争相传阅,直到本子翻得脱了线,才回到她的手中。
这种“自娱自乐”式的创作,一直延续到大学。2006年,她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尽管与通常理解的文学相距甚远,但她心中那股创作的冲动却从未止息。“大学是一片新天地,校园内外形形色色的人与事,都成了我创作的灵感来源。”即便毕业后步入职场,创作依然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飞思绪,随手记录所见所感,成为她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她说:“那时写作主要是写给自己,从没想过发表或出版,总觉得出版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以梦为翼 用“孢星”解构无垠宇宙
真正下定决心写一本书,是在工作数年之后。
2015年左右的一个夜晚,在从广告拍摄现场回家的路上,狂风骤雨忽至。张哲男拘谨地坐在车后座中间,无法真正松懈下来。望着窗外被暴雨模糊的道路,一股强烈的创作暖流忽然涌上心头。“那一刻特别想写,想把从小的爱好坚持下去,写一部长篇,写有画面感、且有商业价值的小说,和更多人分享我的世界。”
第一个闯入她脑海的主题,是“宇宙”。她说:“小学时老师讲‘宇宙是无垠的’,我就一直很好奇,‘无垠’到底是什么意思?宇宙之外还有什么呢?能不能用我自己构建的世界,去解构现实中那些尚未破解的宇宙谜题?”念头一旦萌生,她便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各类科幻题材的作品,从学术论著到漫画、影视、游戏,不断拓宽认知边界,为自己的故事寻找切入点。
2017年10月,电影《银翼杀手2049》为她打开了另一扇想象之门。“我一下子就被它那赛博朋克的科幻设定震撼住了。”影片中构建的悬疑未来世界,让她联想到大卫·米切尔的《九号梦》与《云图》,也进一步激发了她创造一个独属自己的宇宙的冲动。
历经三年潜心打磨、笔耕不辍,想象终于落地——她的个人处女作《孢星》正式出版。全书约43万字,以二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一支同盟军秘密行动队落入纳粹科学家的阴谋,被强行带至一颗异星囚禁与折磨的故事。在长达数年的压抑中,队员们顽强抵抗,最终击败敌人,并在得知“孢星”的宇宙结构与地球真相后,在外星友人的协助下决定返回地球完成未竟使命……
“与《银翼杀手2049》一样,张哲男的《孢星》,也充满着科学幻想的痕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梁天明评论道,“张哲男笔下的‘孢星’世界不仅仅是对未来科学的想象,同时也是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的一种合乎情理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大胆的想象。在她的小说里我们能看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物主的神奇力量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就是张哲男科幻小说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艺术和美的享受。”
创作中求索 以十部曲回应童年初心
时隔三年,2024年,《孢星2:浪潮》出版问世。该作延续第一部的设定,讲述了太阳系遭遇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惨遭破坏,面对强大的敌人,地球军队奋勇抵抗。经过不懈的追踪和战斗,地球军队打败敌人,救出被困同胞,平安凯旋,太阳系也再度恢复和平。
为了让故事逻辑更严谨、场景更具画面感,张哲男投入大量时间弥补自己在“空战”领域的知识空白。“我原本对空战一无所知,于是就买来各种相关书籍、观看空战教学视频,甚至体验模拟空战类游戏,让自己完全沉浸于这类信息中,逐步建立起系统认知,才能写得合乎情理。”
不仅如此,小说中涉及的历史、军事与政治情节,她也坚持从现实逻辑出发,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读者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结。她表示:“人物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我的故事里,有的人物缥缈,有的人物串场,也有特别‘接地气’的角色。这些接地气的角色,正是通过文化、历史等背景的铺陈,才变得更立体、更真实。”也正因如此,她在创作过程中持续拓展知识边界,广泛涉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等多领域书籍。
“宇宙究竟是什么?是什么构建了宇宙?”怀揣着这些根本疑问,张哲男在创作路上从未停步;她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尝试给出自己的回答,并借此传递其价值观念。细细品味《孢星》,她给出的答案是——“人性”。她阐释道:“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也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类团结的那部分,正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一切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归根结底是人性。这也是我最想传递给读者的。”
据她透露,系列作品《孢星3:畸变》《孢星4:鼠王》《孢星5:猎巫》将于今年陆续推出。目前,她正持续构建这个迷人的“孢星”宇宙,计划以总共十部作品的宏大篇幅,回应童年时代那个对宇宙充满好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