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艺术团唱响海陵大地  慈善文化润泽千家万户

原创
浏览量
作者:文图|通讯员康传广
全文1,14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9月4日,海安市李堡镇李灶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上,一场以“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文艺演出隆重举行。相声《五官说善》、快板《万众共创慈善城》、小品《特殊的生日》、打鼓说唱《品牌慈善美名扬》、莲花落《创建慈善城》等节目,充分展现了海安慈善工作的成效,让观众在娱乐中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这支来自海安市、由20多名银发老人组成的民间文艺团体——向善艺术团,为村民带来了精彩演出。

12年来,海安市向善艺术团始终弘扬慈善主旋律,编排出一批富有新时代气息、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他们走街串巷,唱响海陵大地,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演出500多场,观众累计达20万人次。

2013年,海安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海安慈善日”,这一举措在该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海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动与市慈善总会协商,共同成立海安市向善艺术团。慈善总会提供节目素材和慈善资料,协助创作文艺节目;老年体协则负责招募演员和组织排练。消息传出后,全市许多退休文化干部、教师、医生纷纷申请加入。作为中国社会组织5A级优秀社团,海安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凭借其人才、作品和组织优势,统筹节目编排与各地演出活动。王燕、陈其稳、王祖贻等老干部主动扛起大梁,任吉祥、吴龙生等演员克服年老体弱的困难,不计报酬,满怀热忱投身于排练和演出之中。

2013年5月12日,海安向善艺术团正式成立,并在县城中心新世纪广场成功举办首场“慈善之光”大型文艺晚会,吸引了社会各界代表及市民1000余人到场观看。

自2014年起,海安市陆续在全市组建村级慈善工作站。向善艺术团围绕慈善主题,精心编排小品、相声、歌舞、说唱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将慈善演出送至全市240个基层社区(含村居合一社区)。说唱《慈善鼓谣》、小品《轮椅上的爱心》、歌舞《慈善花开满园春》等一批贴近生活的节目广受群众欢迎,为村级慈善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向善艺术团迅速响应,创作了说唱《万众欢呼慈善法》、方言快板《四个老汉话慈善》、诗朗诵《我们漫步在慈善文化广场》等新节目,并于当年9月5日首届“中华慈善日”举办了专场演出。

李堡镇李灶村村民吴方平观看演出后感慨:“今天这场家门口的慈善演出,让我更加理解了慈善救助的意义。社会需要慈善,群众也需要慈善,只有大家手拉手,才能齐步奔小康。”

9月5日正值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海安市向善艺术团开展“海安慈善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深入边远区镇,举行为期一周的“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积极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向善艺术团多次被海安市委宣传部、市慈善总会评为先进集体,优秀的慈善文化艺术有效助推了全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底,海安市慈善基金善款存量达2.93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5227万元,分会3092万元,村居1.63亿元,冠名基金及定向捐赠4298万元。市慈善总会每年实施救助项目40多个,救助金额3500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万余人次。

2024年,全市240个基层社区(含村居合一社区)慈善基金收入1529.5万元,平均每个社区6.5万元;支出1217.9万元,平均每个社区5.2万元;慈善基金结余1.63亿元,平均每个社区69万元。全市社区慈善工作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