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缺村:小手剪世界 非遗“童”传承

原创
浏览量
作者:文图|通讯员徐丛青
全文907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红纸翻飞间藏着传统韵味,剪刀起落间盛满童真创意。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刘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妇联、团支部、关工委、未成年人以“小手剪世界 非遗‘童’传承”为主题开展活动。来自村里的10余名未成年人,在非遗爱好者王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的剪纸艺术体验,用小手剪裁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彩纸剪刀齐上阵 欢声笑语满课堂

当天上午9点,活动准时开始。活动室里早已摆放好五颜六色的彩纸、儿童专用安全剪刀和图案模板,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被桌上的材料吸引,兴奋地围坐在一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剪纸里的‘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吗?”王老师以趣味提问开场,瞬间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后,她结合PPT展示了剪纸的历史起源、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以及“连年有余”“喜鹊登梅”等经典吉祥纹样,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剪纸文化的魅力。

教学环节中,王老师从最简单的“对折剪爱心”入手,手把手教孩子们握剪刀的姿势、对折纸张的技巧。“先把彩纸对折两次,沿着画好的线条慢慢剪,注意不要剪到尽头哦!”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起初,有些孩子因紧张不敢下剪,在老师和志愿者的鼓励下,逐渐放开手脚。活动室里不时传来“老师,您看我剪得像不像小蝴蝶?”“我的小兔子耳朵剪歪啦,不过好像更可爱呢!”的稚嫩话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小小剪纸藏巧思 传统文化入童心

经过两个小时的创作,孩子们纷纷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有的剪出了栩栩如生的荷花、蜻蜓,展现夏日生机;有的剪出了憨态可掬的小猪、小狗,充满童趣;还有的尝试剪刻传统吉祥纹样,虽然手法略显稚嫩,却满是认真与创意。活动最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在镜头前开心合影,脸上满是成就感。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剪纸,今天自己动手剪了一朵向日葵,特别开心!”7岁的李梓涵举着作品向家长展示,语气里满是自豪。家长们也对活动赞不绝口:“组织这样的活动特别好,既让孩子远离了电子产品,又能接触传统文化,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我们特别支持!”

大力传承非遗 丰富童年生活

刘缺村将继续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需求,开展书法、绘画、传统节日习俗讲解等更多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既能收获知识与快乐,又能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一张小小的剪纸,连接起传统与童真;一次有趣的体验,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色彩,更让非遗以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基层,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