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 2025年9月9日
跨越30年的两则祝贺广告
□辛文
近日整理资料时发现一张剪报,上面有我30多年前为亲友在《南通日报》上刊发的一则祝贺广告。广告内容很简洁:祝陈锦义先生五十华诞,生日快乐,家庭幸福。看到这个内容,我想起就在去年也曾为这位亲友刊登过祝贺广告。不过,30年过去了,当年我熟悉的这位英姿勃发的中年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八旬老人。这次策划广告词时,我有意将这对老人的名字,嵌在了广告内容之中:有情有义,夫唱妇“荷”(和),恭祝陈锦义、罗振荷八十岁生日快乐。
两则祝贺广告,时间跨度竟已经30年。看着两个广告的截图,重温过往的经历,岁月如梭,感慨万千。刊登一则小小的祝贺广告,事实上花费不了多少钱,但多少年以后,重睹当年的这段温情,还是值得纪念和回味的。
两张截图都是祝贺。情感交往,意境深远。我祝贺两位耄耋老人青山不老,活出健康幸福。同时也给自己存个“档案”,留下定格美好记忆的瞬间。
读书的仪式感
□微微一笑很倾城
在一般人眼里,读书就该随意放松,欧阳修有枕上、厕上、马上之说,但我觉得这三处现在只适宜刷手机短视频,不适合读书。
我枕边确实放了几本书,睡前也常常拿来翻阅,但往往都是还没看几行,眼皮就打架,人不知不觉就酣然入梦了,所以,我的枕边书鲜有能读完的。厕上读书的习惯以前是有过的,妻子曾三番五次劝我,厕所里空气质量差,不宜久留。至于马上读书,我觉得更不可行,公交车和地铁上都是“与手机打交道的人”,如果只有你还执意手不释卷,在别人眼里是不是有点违和、做作了?
所以,我觉得读书不可太随意、太松弛,要保持对书的珍视和敬重,不妨给阅读一点仪式感。读书时,我不习惯正襟危坐,但我喜欢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有红花,有绿叶,有清风,有绿荫,还有斑斑点点的阳光在字里行间闪动。在这样自然呼吸的环境里,我往往更容易沉浸在书页中,与作者来一场高山流水的对话,读到精彩处,我常常情不自禁大笑、大叫、大声唱起来,阅读之乐何其乐也!
最近读到王亚伟的《给阅读一点仪式感》一文,她在文中写道:“给阅读一点仪式感,让书更有味道,让文字更加贴心”,谁说不是呢!
□张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书籍除了封面、封皮还有腰封。封皮是精装书的保护套,而腰封纯粹是营销手段。由于书名所能承载的信息有限,有些出版社恨不得将所有吸引读者的卖点都堆在封面上,所以,腰封是这类出版人的挚爱。
近年来,书籍腰封泛滥成灾。我在网上购书很多,收到书后的第一时间就撕掉腰封。我很反感腰封,甚至觉得精装书加了一层封皮也是多余。因为每逢干湿度变化,封皮就会变形,影响阅读感受,所以我把精装书的封皮也扔了。我很喜欢那种没有封皮和腰封的裸脊书籍,摊开时书页没有压迫感,阅读感受非常好。
书籍装帧的浮华,恰是时代心绪的映照。我们厌弃过度装饰与名家溢美之词,实则是对精神商品化的本能疏离。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社等机构的朴素设计之所以被珍视,因其保留了书籍作为思想容器的本质尊严,不借外饰哗众,只以内容本身说话。书的本质从来不在其外衣,而在它能否引领人们穿越文字的密林,抵达领悟的澄明之地。
人生当如裸装书脊,不假腰封浮辞自荐。坦荡者文字有筋无赘,真诚时人生见骨少妆。天地和时间终将褪去所有豪华封皮,唯余一本赤诚,清风翻页。
□龙水
9月6日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在通东地区,人们对这个节日尤为看重。节前几天或当天,无论身处何方,通东人都要赶回家祭祖,用的祭祀食物除豆腐、茶干和其他祭祖节的食物相同外,有两种食物必须供奉,它们是饺子与馄饨。
中元节,正值夏末秋初,新粮收获。新麦磨成的面粉散发着浓浓的麦香,最适合做饺子和馄饨。它们皆为包裹式,内馅以猪肉搭配当季鲜蔬,古人认为这样的造型能将对祖先的思念、祝福与供奉的“福气”紧紧裹住。通过“以时鲜祭祖必用新”的礼仪,让先辈感受到后代的孝心。不仅如此,馄饨最初有“浑沌”之意也暗含对亡魂“回归安宁”的祈愿。因而,千百年来,通东人始终保留七月半祭祖必用饺子、馄饨的传统。
过去,日子再苦,农活再忙,七月半前,虔诚的农家人也要用省下的几斤面粉做成饺子和馄饨祭祖。如今生活好了,多数人家会直接去市场购买,图个方便。
中元节前,我路过市场,看到几家卖饺子、馄饨的店里人头攒动。高高的蒸笼,蒸气袅袅,饺子、馄饨的香味沁人心脾。顿时,华夏子孙对先辈的孝道与敬意也随之涌上心头。
□管淑萍
今晨起床,走到阳台惊喜地发现建兰开花了。花葶挺拔、花朵秀丽、花香幽雅,尽显君子气质。叶片翠绿,花色淡黄,为酷热带来一片清凉。这感觉真爽。难怪兰花能成为文人笔下的常客。
这盆花已养了四年之久,始终未见开花。今年,我的养护方法做了一些调整。每周看一次,适时浇水、施肥、除草,做到见干见湿。进入夏季将其移至北阳台,接受散射光。这才有了今天的喜见花开。
前几年一直未见花开,究其原因是我忧之太勤,过度干预导致。这让我想起儿时课本里《郭橐驼种树》顺天致性的道理。种植建兰和种树一样,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自然生长规律,方见成效。
□幽默之余
在大自然中并没有风车花存在,这个名字是我给起的,说起它的来历还蛮有意思。
那是夏季的一天早上,我在公园晨练时路过几个花盆,被盆中的长春花吸引,便随手拍了起来,由于当时正值早上,有部分长春花的五个花瓣紧紧包裹在一起尚未张开,也正因如此,让我见到了一朵外形酷似风车的长春花,那交织在一起的五个花瓣如同风车的五个叶片令人称奇。
我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手机将这个保质期很短的奇妙长春花拍下,并取名风车花。感谢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小小的纪念品,让我见到了最漂亮也最天然的风车,也见证了大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