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珍味——沙笋

原创
浏览量
作者:林炳堂
全文1,055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我的家乡向北不远处便是“潮来万里浪,潮退千步沙”的南黄海。每当退潮时,被淹没在潮水中的大片滩涂露出水面,一览无余地袒露在人们眼前。这时,沙滩上就会神奇地冒出一个个软软的小“圆柱”,当地人都叫它“沙笋”(音译),也有叫“沙参”或“沙蒜”的。这沙笋可是一道美食,其鲜无比,是餐桌上的珍味佳肴。

其实,沙笋是它的俗名,它的学名叫海葵。海葵是典型的海洋无脊椎腔肠类动物。它外表光滑,口盘露在沙滩上面,而身体则深藏在泥沙里。外露的口盘里布满许多细长的触手,展开后就像一朵朵菊花,因此也有人叫它“沙菊花”。别看这一条条细小的触手,可这是沙笋的“全部武装”,用它摄取食物,多食无脊动物,也食小鱼和贝类。用它抵御外侵,一旦遇到天敌,立即收拢触手,关闭口盘,将天敌拒之门外。沙笋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富含高蛋白、多种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具有滋补功能。

沙笋味道鲜美,可捕捉它需得有点功夫。因它基盘深扎泥沙之中,徒手去抓根本拉不出来,或者被拉断了。只得凭借工具,一般用小锹挖。用锹挖去沙笋边上泥沙,沙笋有时也会被挖断。我的一个朋友老江,家住在黄海边,年轻时常下海捕捉沙笋,在实践中他慢慢探索出一个捕捉的好办法。找一根小竹头,边上留下几根丫枝,剪成短短的,形成倒齿。捕捉时,趁沙笋口盘张开时,快速将竹头插入,沙笋遇有外侵,立即闭合口盘,捕获者乘机将竹头往上一拎,因竹头留有倒齿,一个沙笋便完好无损地拉了上来。后来,渔民多采用此法捕捉沙笋,又快又好又省力。

买回去的沙笋烹饪起来需要花些功夫。首先是清洗。沙笋浑身布满很多黏液,先得用盐和醋反复抓捏,去掉沙笋的黏液,用清水漂洗干净。如黏液一次去不干净,可进行两次。再用剪刀从口盘处将其剖开,清洗腹中的泥沙和黏液。然后进行焯水。水中加姜和料酒,倒入沙笋,将水烧开。捞出沙笋,去除身上的黏垢,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沙笋的烹饪方法有多种。一般为炒、烧、炖。炒,先将沙笋改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可用它炒韭菜、炒洋葱。先将沙笋用热油煸一煸,加姜、加料酒、加适量酱油和盐,烧开。然后倒入韭菜或洋葱,反复煸炒,盖锅烧会儿,加少量鸡精、青葱,起锅。此时,炒出的菜香味四溢,沙笋脆脆的,十分好吃。烧,常有沙笋红烧土豆,色美味鲜。先将沙笋改刀成均匀的块,倒入油锅里煸一煸,加料酒、生姜去腥。然后倒入土豆,反复煸炒,加生抽、盐、糖、蚝油,少量老抽着色,加水,烧至土豆酥软,收汁、撒葱,盛起。这道菜将沙笋的鲜与土豆的糯融为一体,色香味俱佳,引人垂涎。

家乡人最喜欢的要数炖沙笋汤。沙笋炖汤最好搭配一小块五花肉,骨头也行。先将五花肉洗净切片,锅内放少许油,将五花肉炒透,加上沙笋、料酒、生姜再翻炒一下。此时,最好将煸炒好的沙笋倒入陶瓷炖罐,然后加水,水要适当多一些,先大火烧开,加盐,然后文火慢炖,直至汤汁转为乳白色,飘溢出阵阵香味方可。

随着海洋保护和滩涂开发的推进,如今,沙笋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了。而它作为餐桌珍味依然会留在人们的舌尖上,作为一份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