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租!“租赁消费”成通城消费新时尚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图 | 记者刘鹏 张园 周朝晖
全文2,489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如今,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扑面而来……

爱上租赁,生活观念悄悄变

“每次出门旅游,随身携带的松下或索尼相机,都是我从市区一家相机租赁店租来的。”24日下午,旅游达人兼摄影爱好者、今年27岁的何丽萍,对现场采访的记者介绍,“这些租赁的相机,不但让我更了解它们的实际使用性能,还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旅游生活,给我留下了旅途中的一个个美丽瞬间。”

在位于CBD大有境二楼的“富士趣奇”拍立得相机摆摊点,摊主也热情地向现场探访的记者介绍,不少年轻人对租赁相机拍片有着不小的兴趣,“价格1400多元的一款相机,日租金两百元;还有一款价格为899元的相机,日租金120元,都挺招人喜欢的,前来租赁的顾客不少。”

买不如租,这一生活理念,越来越被不少年轻人认可。

“确实,就像人们常见的,有些物品不是买不起,而是租赁更有性价比。有针对性、计划性地租赁,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生活的体验感更强。”这是从安徽刚来到南通工作的陈淇,自己个人的感慨。

陈淇说,自己在创新区一家光电企业就职,因工作需要,他在附近一家电脑销售维修部租赁了一台价格过万、九成新的笔记本电脑。

“电脑型号很新,配置也很到位。最重要的是,店主对客户免押金,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租随还,每个月的租金不到电脑价格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操作,难道不香么?所以,我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日常使用的不少数码产品,都是租赁的。”陈淇说,“租赁时长方面,如果是短期租赁,比如几天的时间,费用相对按天计算。要是长期租赁,比如一个月以上,还有更多的优惠,整体算下来每天的费用还会有所降低。大家都觉得这样的租赁消费方式,体现了生活观念的嬗变,真的挺好!”

露营用品租赁,随着年轻人对生活情趣的愈发看重,也越来越火。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我们的场地和设备租赁已进入高峰预约时段。”24日下午,在滨江体育公园内的“江畔露营地”,工作人员小吴对现场探访的记者介绍,“10月2日的租赁洽谈接待量已超过300人,还有不少意向客户正在洽谈中。”

消费常态,线上万物皆可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90后”“00后”成为租赁消费的主力军。

秋意渐浓之际,27岁的曹晨在前往扬州旅行前两天,通过闲鱼平台租下一套市价近两千元的玉锦堂全刺绣清朝服饰。“一天租金才120元,很划算。毕竟买回来也穿不了几次,不如租来得实际。”她与朋友身着这一服装漫步扬州景点,拍下不少难忘的瞬间。

如今,像曹晨一样选择“以租代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闲鱼等平台上,从汉服、相机、露营装备,到演唱会应援棒、汽车、游戏机,几乎无所不租。

在“万物皆可租”的背景下,“以租代买”这种既能低价体验高品质商品、又避免闲置浪费的消费模式,正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

南通大学研究生陈佳伟就深有同感。上周末他前往西安观看王力宏演唱会,顺便在当地游玩。为记录旅程,他在闲鱼上以168元租用了三天大疆Pocket3,又通过飞猪租车以每天280元的价格租了一辆轿车。“与其买来长时间放在家里吃灰,不如花小钱享受几天高品质体验,”他说,“在我看来,体验感比占有更重要。”

在南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租赁消费,他们不再执着于“拥有”,而是转向“使用”,以一种在他们看来更灵活、更轻盈的方式拥抱生活。

记者了解到,不少年轻人对日常租赁消费行为的研究,花费了不少的功夫,有着自己的“攻略”。

“线上租赁各种生活用品,要掌握好租赁时长。如果是短期租赁,那么费用相对按天计算可能要贵一些。如果是长期租赁,譬如一个月以上,那么相对而言就会有一定的优惠,整体算下来每天的费用会有所降低。不同的租赁平台定价策略也有差异,有的平台可能会有新用户优惠、套餐优惠等活动,在选择时可以多对比不同平台,找到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租赁方案。”租赁家具的施红燕,介绍了她的心得体会。

挖掘商机,商家发力促消费

线下,通城的不少商家敏锐挖掘租赁消费的商机,不断拓展租赁业务范围;线上,今年上半年,芝麻租赁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71.6%,“00后”用户订单同比暴涨两倍,美团、闲鱼等平台的南通区域租赁订单明显增加。

“我们汉服馆租赁业务的增长、消费群体的变化,充分说明了租赁业态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24日下午,在我市五山景区从事汉服租赁和拍摄业务的张婷婷,对记者表示,“过去,租赁主体大多是小女生,现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消费者越来越多;他们之所以追逐这一热潮,是想留下自己最美丽一面,让人生少一些遗憾。”

张婷婷介绍,过去消费者租赁汉服在景区拍摄的单一模式,已被成功切换到其他领域,演绎出新的租赁消费场景。“譬如,我们通过与茶艺展示、舞蹈表演、专场活动的深度融合,通过跨界合作更好地提升了汉服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延伸了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这样的创新,不仅挖掘出更多的市场潜力,还在升华文化内涵、创新经营模式的同时,跳出同质化竞争的藩篱,有效地提升了竞争力。”

在商言商。张婷婷认为,要保持汉服租赁业的活力,作为经营者就要在季节变化、审美提升、文化认同的几方面因素“共振”下,应对复原古典风格的汉服租赁和拍摄服务需求之间的“迭加”点。

张婷婷说:“不少租赁者喜欢追网红影视剧中不同年代的古风服装,我们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还主动讲解服饰来源,如出土文物、壁画依据、妆造细节等,向顾客传递历史文化,体现出‘租的是文化、穿的是历史’。以增强租赁者深度体验。”

那么,“万物皆可租赁”现象背后,还折射出什么呢?

“首先,是环保的可持续性。人们通过租赁行为,有效减少对物品的浪费,降低物品消耗,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促进绿色消费。租赁行为降低了不必要的生活支出,倡导了科学支出、合理节俭,这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有着现实意义。再有,满足新鲜感和多样化选择。租赁行为满足了年轻人追求灵活生活方式的个性化需求,不再被过度消费的欲望束缚和困扰。”24日下午,我市一位知名学者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