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用技术、育新种丨通州以培育“更优质的葡萄”助力行业突破瓶颈
临近国庆、中秋双节,位于通州区十总镇的南通神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华正忙着为提前预订的客户准备礼盒。“我种的是精品葡萄,每公斤售价还是在30元左右,客户都是提前预订的。”陈志华介绍。
今年葡萄市场不容乐观,特别是阳光玫瑰品种,市场上10元3斤的货品比比皆是。然而通州区葡萄种植户以匠心、用技术、育新种,通过多种方式,以培育出“更优质的葡萄”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助力行业突破迭代瓶颈,抢占发展新赛道。
9月中旬,神韵科技葡萄园里的阳光玫瑰迎来采收旺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果实挂满藤蔓,绿茵茵的果穗看上去与市场上的普通产品并无显著差异。“您先尝一尝,差别一吃便知。”陈志华笑着递上一颗。记者轻咬一口,果肉脆嫩多汁,一股馥郁的玫瑰香气瞬间在口腔中迸发开来,清甜中带着独特的花香。
“‘阳光玫瑰’名字里的‘玫瑰’二字,本就源于它自带的淡淡玫瑰清香,可惜现在市面上多数产品已经丢失了这份‘本味’。”陈志华坦言,这背后是部分种植户为追求产量而牺牲品质的短视行为。而她始终以匠心守初心:坚持全程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替代化学药剂,作为碧护示范基地,更常年采用含多种天然植物活性物质的新型调节剂培育。“虽然碧护的成本是普通肥料的三倍,但结出的葡萄甜度更均衡、香气更浓郁,品质肉眼可见。”
这份对品质的坚守也成为了神韵科技抵御市场波动的底气。“今年行情虽有起伏,但老客户们都专程赶来回购。”陈志华指着堆得高高的礼品盒说,品质口碑成为抵御市场风险的“压舱石”。
陈志华的坚守是不少通州葡萄种植户的缩影。作为拥有1.3万亩种植面积、年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大区,通州葡萄早已凭借多个全国获奖品种打响名气。近年来,为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通州区精准施策:不仅给予种植户多方面财政资金扶持,更搭建起“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技术赋能平台——组织种植户赴先进产区考察取经,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一对一”驻园指导,从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到科学管理、产销服务,全方位引导种植户向“精”发力。
奇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曹海忠是我市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深耕葡萄种植领域43年。作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曹海忠深谙市场规律:“市场对葡萄口感的追求永无止境,品种更新换代是行业常态。从早期的巨峰、夏黑,到如今风靡市场的阳光玫瑰,葡萄品种迭代从未停歇。我们种植户要做的,就是主动跟上节奏,靠差异化竞争掌握市场主动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自去年起,曹海忠果断对种植基地进行调整,先后挖掉30多亩“阳光玫瑰”。“最高峰时,基地80%~90%的面积都种着阳光玫瑰,现在已调整至50%。剩下的面积,我们改种妮娜女王等优势品种,还尝试引进一些国外高端新品种。”他介绍,目前,国外一些新品种依旧能卖出上千元的高价。
除了优化品种比例,曹海忠更将目光投向全国布局与技术创新,力求抢占“早”字先机。“‘物稀为贵’,葡萄如果打着‘时间差’上市,经济效益自然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在种植技术上持续攻关。在通州区二甲镇的葡萄育苗基地,曹海忠创新采用“双层棚+小拱棚”的三层地膜保温系统,搭配增温小锅炉,精准把控棚内温度;1700盏红蓝光谱补光灯持续为葡萄“补充能量”,不仅能促进光合作用,还能显著提升果实甜度与风味。得益于这些技术加持,奇园葡萄最早6月就能抢先上市,抢占市场空档期。
与此同时,曹海忠还将视野投向全国,凭借对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精准研判,在云南、深圳、山东等地曾先后建起11个葡萄基地。经过多年优化整合,目前仍保留3个核心基地。“就拿山东蓬莱基地来说,那里的海洋性气候太适合葡萄生长了,种出来的果子硬度高、品质优,还耐储存。”曹海忠介绍,相较于通州,蓬莱的气温更低,葡萄成熟期要晚一个月左右,通过科学储存,这些葡萄能一直供应到春节前后。“既避开了葡萄集中上市的‘价格战’,又能凭着过硬品质卖出好价钱,一举两得。”
要种出好葡萄,育出好品种是关键。御润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竹青2013年投身葡萄种植行业,凭借十多年的精耕细作,多次斩获全国优质鲜食葡萄金奖。随着种植经验的积淀,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种植模式,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上游的育种、育苗领域。2023年6月,借助通州区委组织部人才引进项目,王竹青成功引进浙江农科院博士程建徽,合资成立南通青哥葡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注葡萄种苗育种研发。“短短两年时间,我们已获得2项专利,培育出100多个葡萄品系。”王竹青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除了自己育苗,王竹青还通过自媒体传播,吸引了全国范围的民间育种人主动合作。“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2017年选育的‘胭脂红’葡萄品种目前已交由我们独家推广。”王竹青介绍,这款早熟、大粒、口感爽脆的红色系葡萄,最高售价达到200元/公斤,成为高端市场的“新宠”。
通州区为农业育种事业也注入强劲动力,今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明确对成功培育并取得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的,给予10万元补贴。“国产新品种葡萄一旦上市,不仅可以打破国外高端葡萄品种的市场垄断,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更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选择。”通州区作栽站站长吴永军表示,相信在政策助力下,通州葡萄种植主体引进及育种的创新积极性也将被精准激发,为通州葡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