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南通主场3万多份观赛包,是谁组装发放的?
湿纸巾、消费券、啦啦棒……10月7日,“苏超”淘汰赛南通主场,现场观赛球迷又一次拿到丰厚观赛包。看着全场3万多个座位上整体摆放的观赛包,有人忍不住发问:这些观赛包都是谁组装发放的?交汇点记者了解到,这群“幕后英雄”有个共同的名字——“小紫藤”。

据介绍,“小紫藤”青年志愿者的称号源于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前张謇先生百年前手植的一株双色紫藤。双色紫藤是独属于南通的“春日限定”,而“小紫藤”青年志愿者根植于江海沃土,用无私奉献与热情服务诠释着这座城市最特别的“青春限定”。
“随着‘苏超’赛事火爆出圈,‘小紫藤’青年志愿者也成为了南通主场细密而温暖的注脚。”共青团南通市委副书记朱元星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235人次“小紫藤”青年志愿者服务了5场南通主场赛事,除了赛事包组装发放之外,他们还活跃在球童管理、饮水服务、预检咨询、闸机核销等多个志愿服务岗位,全流程参与赛事筹备与服务工作。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是赛事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对志愿者团队耐心和责任心的重大考验。曾参与组装赛事包的“小紫藤”青年志愿者陈饴静感慨,每一份物料的分装、核对,都凝聚这座城市对球迷的热情和暖意,必须万分认真,一点不能出差错。“小紫藤”青年志愿者李鹏告诉记者,清点物资时的细致入微,场边补给时的及时到位,都是为了让赛场少些后顾之忧。“志愿从不是耀眼的光环,而是弯腰搬运物资时的那份踏实,是耳畔响起‘谢谢’时的满心满足。我们虽在幕后,却同样与赛场同频、与热血相依,以另一种方式,成为赛事中坚实而温暖的力量。”

参与“苏超”赛事服务,“小紫藤”们收获的不只是一段志愿服务经历,而是如同上了一场生动的“大型赛会思政课”。作为饮水点志愿者,“小紫藤”韩佘彬和小伙伴们直面高温酷暑,动态调整饮水点布局,用汗水保障观众清凉。他告诉记者,“这场实践让我领悟到:思政课堂的‘大道理’正藏在服务他人的点滴中。青年唯有扎根现实需求,在担当中历练、在奉献中成长,方能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在南通职业大学就读的老挝留学生张伟也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小紫藤”。他说,“志愿服务虽然忙碌疲惫,但内心无比充实快乐,真切感受到付出与奉献带来的满足感。它让我更懂得感恩,体会人与人之间互助的美好,也更加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善意。”

青春热情与青春赛场同频、体育精神与志愿精神共振,“小紫藤”已成为“苏超”南通主场一道独特的风景。“苏超”比赛结束的哨声终会吹响,对“小紫藤”们而言,却意味着全新的起点。他们说,要带着赛场上收获的坚韧与温暖,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更多领域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