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浸润童心 如皋市李渔小学开展双节主题实践活动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全文702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皋市李渔小学开展以“烽火映月・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活动,通过分龄施策、定制任务,让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在亲子互动中浸润童心。
“爷爷,小兵张嘎为什么要和敌人斗智斗勇呀?”低年级学生化身“红色小听众”,在家长陪伴下观看《小英雄雨来》等动画片段,学唱《我和爷爷打月饼》。
中年级学生开启“红色调研之旅”,翻阅史料、实地走访,聚焦一位位抗战英雄或革命先烈,撰写人物小传。一篇篇饱含真情的文稿,成为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孩子们还化身“双节小主播”录制祝福视频:有的展示手作的国旗与玉兔摆件,有的朗诵“但愿人长久,我爱你中国”的创新诗句,稚嫩话语里满是对家国的赤诚。
高年级学生用创意演绎传承之美。他们收集塑料瓶、纸板等废品,打造歼-20战斗机、山东舰等模型,附上百字说明讲述强国梦想,让环保理念与国防教育同频共振。更令人惊艳的是“时空对话”环节:亲子合作创编剧本,借助AI换脸技术穿越抗战年代,与先烈共话中秋。“前辈您看,如今我们的航母能在海上赏月,这盛世如您所愿!”
此外,李渔小学倡导家长带孩子精选1~2项任务深度参与,用照片、视频记录过程,并在餐后分享。“今晚的‘家庭分享会’轮到你讲红色故事啦!”假期里,这样的对话频频出现。餐桌变成了“第二课堂”,家校共育的无缝衔接在此刻上演。
中秋节的月饼制作环节,成了“家庭民俗小课堂”:揉面团、压花模、做装饰……孩子们在家长指导下完成的不仅是香甜点心,还通过1分钟视频讲清了“月饼象征团圆”的民俗内涵,让传统节日有了具象记忆。
从家庭互动到校园展示,李渔小学以“小切口”做好“大思政”,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传承,写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