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联动促环保 垃圾分类润童心
10月9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南通市实验小学北校区生动开展。来自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濠北社区的志愿者走进校园,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艺术创作、生活实践巧妙融合,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方法。这也是和平桥街道持续推进“校社联动”、推动垃圾分类普及的一个生动缩影。
“喝完饮料的纸杯属于什么垃圾?”“废电池应该扔到哪里?”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生动有趣的PPT演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小课堂”。课堂不仅系统讲解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如何正确分类投放,更通过贴近生活的趣味问答,点燃了现场气氛,同学们争相举手,踊跃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将分类知识内化于心。
随后进入备受期待的“创意绘画”环节。同学们化身“分类小画家”,在空白的纸杯和卡纸上尽情挥洒创意。不一会儿,白色的纸杯被绘制成蓝、红、绿、黑四色分类垃圾桶,卡纸上也呈现出各类垃圾的生动图案。同学们根据所画图案,将“垃圾”准确投入对应的“纸杯垃圾桶”,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分类知识。
今年暑假,南通市实验小学北校区与街道社区协同合作,在全区率先引入“智能垃圾厢房”进校园,为垃圾分类教育提供了直观载体。当天的活动中,同学们还走进“智能垃圾厢房”,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实物垃圾分类实践。“老师常说,垃圾分类是在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四年级(8)班的李锦溪同学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矿泉水瓶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
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近年来,崇川区通过社区精准施策、多方协同发力,逐步实现从“一个筐装所有”到“四桶精准投”的转变,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持续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改善。目前,全区已投放智能垃圾厢房1070个、分类亭1092个,实现745个小区分类设施全覆盖。
“我们将继续联合街道、社区、家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垃圾分类的种子,让他们从小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真正学会分类、愿意分类、坚持分类。”南通市实验小学校长杭强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