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国钧七绝二首《式园主人属题时贤书画集》

原创
浏览量
作者:石剑波
全文1,054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式园时贤书画集》一函三册,朱祖谋题鉴,作者王鲲徙(1890—1954),字式园,浙江杭州人,祖籍永康,民国时期收藏家,近代著名居士。1939年与郑午昌、谢公展等人在上海创办蜜蜂画社并任第一期社员。《式园时贤书画集第三集》题词文字,有陈三立、陈庸庵、冒鹤亭、吴士鑑、蔡元培、叶恭绰……题诗相贺,海安韩国钧亦应王鲲徙索诗,题诗二首。抱瓠斋收藏有这件韩紫石自作诗书法作品原作,长32.5cm,高31.5cm,落款后钤有朱文“止叟七十岁后作”一方。诗文如下:自有风流与世殊,何人为写辋川图。米家书画今仍在,不是沧江是圣湖。雕虫一技有千秋,慧业文人几世修。留得雪泥鸿爪印,令人叹想李崖州。

第一首,“何人为写辋川图”,将王维为友人画辋川图这一典故比喻当时不少书画家如章太炎、陈宝琛、樊增祥、黄宾虹、余绍宋等为《式园时贤书画集》提供书画精品。

“米家书画今仍在”指宋朝米芾、米友仁父子书画船。“不是沧江是圣湖”,意思是书画船不在福建厦门市的沧江,而在杭州的西湖,这里暗指书画集编者。第二首“雕虫一技有千秋”,雕虫一技指书画,古人有“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说,但书画艺术能流芳千古。“留得雪泥鸿爪印”将书画结集留痕,与“飞鸿雪泥留鸿爪印”相等同。最后一句“令人叹想李崖州”,这里用典,唐李德裕被贬崖州,有人赠诗“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韩国钧曾任江苏省省长,勤于政事,并没有留下诗集,诗作也不多见,虽然与民国许多诗人都有交往,在《朋寮函札》一书中可见一斑,在这里能看到他的这两首题诗,也是难能可贵的!

《式园时贤书画集》录韩紫石诗称“泰兴韩紫石先生国钧”,可能是印刷错误,民国时海安属于泰县,不属于泰兴,今天我们可能对韩国钧与泰州的关系不甚了了。韩国钧自称泰州人,一是在清光绪三十二年五月(1906年)发行的《实业界之九十日》中明确著作兼发行者:泰州韩国钧紫石; 二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其自订的《止叟年谱》中明确记载:“清咸丰七年(1857年)三月初四已时生,余家世居江苏泰州属之海安镇”,并落款为:泰县韩国钧紫石自订。

历史上,海安除了南北朝时期、唐代两度短暂设县外,其余时间一直是海陵或泰州或泰县的组成部分。民国元年(1912年)11月,泰州奉令改为泰县,当时人们习惯将姜堰、曲塘、海安称为“泰县东乡三镇”。1940年10月,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海安镇建立泰县县政府,次年2月迁往农村;1941年3月至1942年11月和1946年11月至12月,抗日民主政权两度设立泰东县(泰县通榆河以东地区);1943年2月至1948年3月,又建立紫石县(海安、曲塘、白米一带通扬河以北地区;1948年3月7日紫石县改名为海安县)。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属苏北行署泰州行政区;1950年1月,海安由苏北泰州行政区划归南通行政区。“庚午七月”指1930年,这一年韩公74岁,在老家海安休养,息影林泉,以读书写字为乐。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0年9月中旬,爱国民主人士海安韩国钧受陈毅司令员委托,邀请苏北八县知名人士在韩公馆座谈,向各方军事力量发出“停战息事,一致抗战”的呼吁,史称“联合抗战座谈会”。

以小文来纪念这位“民族抗战之楷模”(陈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