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治愈,更是温暖守护 | 一封手写表扬信背后的内分泌科温情故事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通瑞慈医院内分泌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手写表扬信。信纸上的字迹或许不算工整,但语言质朴无华,但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一位康复患者沉甸甸的感激,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仁心与守护的动人故事。
△老人亲笔手写的感谢信
这封信出自一位八十二岁老人之手。今年,家住海门区滨江街道的老人因身体不适住进瑞慈医院内分泌科。陌生的环境和对病情的担忧,曾让他的内心充满忐忑。然而,这份不安,很快就被以内分泌科李晓燕主任为首的医疗团队用专业与关怀驱散了。
“第一天接待我的李晓燕主任医生,她热情、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后,安排住院治疗,并告诉我她明天会来诊断。”老人清晰地记得与李晓燕的初次见面。没有距离感,只有如家人般的关切与耐心的倾听。这份始于初见的尊重与温暖,瞬间搭建起了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次日一早,李晓燕便带领团队来到床旁,细致地分析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解释,让笼罩在老人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
△李晓燕(右)带领团队查看患者病情
如果说医生的精准判断是康复的基石,那么护士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则是照亮康复之路的温暖灯火。老人在信中特别提到了他的责任护士,以及整个护理团队。他动情地描绘着这样的画面:护士们在病房里“脚步匆忙”,输液时反复核对,将安全做到极致;夜深人静时,她们会轻手轻脚地为他支好床边防护架,守护他的安眠;更有几次,他在朦胧中感觉到有人为他掖好被角,那份轻柔与细心,让他发出了“比我亲孙女还柔还甜”的由衷感慨。
这已不仅仅是专业服务,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将患者视为亲人的本能关爱。
△李晓燕主任(右)带领团队查看患者病情
“医术好,服务好,病人心情好,恢复也就快了。”这是老人在信中最深刻的感悟,也是一句对医疗本质最质朴而深刻的总结。正是这“三好”形成的良性循环,让他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他坦言,自己年事已高,并非第一次住院,但唯有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贴心与专业。这种体验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他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这样美好的服务能够“再接再厉,发扬光大”。
这封落款为“二九病员”的表扬信,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是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用爱心温暖医术的日常。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份坚守;每一句感谢的背后,都有一段深情。纸短情长,言浅意深。李晓燕说,这封手写信是她也是瑞慈医院收到的最珍贵的勋章。它激励着全体医务人员,在追求精湛医术的道路上,永葆一颗仁爱之心,让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