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金和海苔畅销海外市场
13日,走进位于汇龙镇的启东金和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秩序井然。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从原料投入到成品输出一气呵成,加工好的海苔产品被整齐码放进包装箱。
“今年1到8月份,我们共生产了1亿多片海苔,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其中出口占了七成。”公司副总经理姚炉华介绍道。目前,企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各类样品,全力备战即将举办的欧洲食品展和广交会。
时间回溯到1998年,金和食品靠租赁2000平方米厂房起家,初期主营单一的海苔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公司很快赢得了市场认可。但好景不长,产品结构单一的弊端逐渐显现,企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在海苔加工这个相对小众的领域,金和食品能在其中崭露头角,自有其独特秘诀:除积极参展外,过硬的质量、不断的品种创新以及对细节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展会是外贸企业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绝佳契机。每年上半年,无论是闻名遐迩的广交会,还是颇具影响力的上海食品展会,金和食品都会积极参与。公司还将参展范围拓展至国际,踊跃参加国外展会。
金和食品的成功秘诀还在于自主创新。2013年,公司瞄准了潜力巨大的夹心海苔和海苔卷市场。技术团队从零开始,一边外出研修,一边埋头钻研,过程如同蹒跚学步。设备不熟悉,就从基础原理学起;工艺不掌握,就边实践边摸索,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2015年,自主研发的新品成功问世,金和食品的技术实力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自主创新的第一步终于稳稳迈出。
海苔加工工艺虽不复杂,但各国标准千差万别,内外销均是如此。去年10月,姚炉华带着两款核心产品远赴法国,参加全球最大的食品展会。展会上,欧洲客户对金和的新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提出了定制需求。
“客户对产品标准化提出严苛要求,必须将海苔产品的品质控制在极高标准内。”姚炉华认为,标准化是技术沉淀的体现,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完善,是企业从“做好”产品到“做精”产品的必经之路。为此,金和食品每年都会投入近300万元购置设备。还投入近200万元购置2台全球最先进的一形一物检测仪,用于自动挑拣缺损海苔。
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业务对合规性要求极高,必须严格遵守出口国及国际法规。“即便是最基础的包装,也得符合特定行业规范。”姚炉华解释道。为此,企业每年都投入大量精力确保全流程合规,从原材料选用到设备维护,再到生产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这直接导致了单件产品成本的上升。
但姚炉华认为这“非常值得”。“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做企业不能只盯着利润,更要扛起社会责任。”成立27年来,金和食品始终坚持选用最新鲜的条斑紫菜,只为保证产品细腻的口感。如今,公司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苔出口企业中始终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