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促调,启东法院诉前化解千万元赔偿纠纷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通讯员 凌斐颖 记者 王玮丽
全文1,253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10月9日,南通某能源公司代表专程将一面锦旗送至启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490万案结事了,真心感谢法院的高效办理!”近日,启东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因火灾引发的民营企业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两家企业筑牢生产经营的法治屏障。

意外火灾,损失赔偿引发争议

2021年,南通某能源公司与南通某科技公司签订《光伏发电项目能源管理合同》,约定由能源公司在科技公司厂房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为其供应可再生能源电力。

2024年9月16日,某科技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屋顶光伏设备全部烧毁。事故发生后,双方就火灾责任认定、损失金额核定及赔偿问题产生较大分歧。协商无果后,能源公司向南通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科技公司赔偿其各项损失1160万元。同时,南通仲裁委员会向启东法院提请财产保全。

收到保全申请后,启东法院第一时间开启财产保全“绿色通道”。然而,1160万元的大额保全金额,暗藏着“两难”:若保全不到位,能源公司的债权将面临风险;若过度保全、超标的保全,又会损害科技公司合法权益,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启东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红丽对保全的必要性、合理性展开细致审查,要求能源公司提供保单保函进行担保。

在保全手续齐全后,法院根据能源公司提供的财产线索,立即安排专人前往银行冻结账户,最终足额保全到位,为后续纠纷化解奠定坚实基础。

汇聚合力,多维施策化解纷争

账户被冻结后,科技公司来电咨询财产置换事宜。张红丽没有简单回复流程,而是在电话中耐心释法:“保全只是应急措施,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双方坐下来协商赔偿方案。”同时,她主动联系能源公司委托代理人,坦诚分析利弊:“案件涉及合同预期利益,评估专业性强,仲裁周期长。一旦资金长期冻结,不仅会影响科技公司贷款周转,也不利于两家企业修复合作关系,调解才是双赢选择。”

采取保全措施当天中午,启东法院联合启东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组织双方企业开展现场调解。调解中,工作人员聚焦合同解除、火灾赔偿责任等核心法律问题,逐项核算损失金额,反复劝解双方“以和为贵、共渡难关”。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解除合同,科技公司分期支付能源公司各项损失490万元。 

司法护航,解保快办助企纾困

协议达成后,能源公司立即提交解除保全申请书,而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则守在法院诉服大厅。原来,科技公司有一笔银行贷款即将到期,若账户不能及时解冻还款,不仅会产生高额罚息,还会影响企业征信,进而对后续融资、项目投标等经营活动造成致命打击。

眼看临近下班时间,张红丽没有丝毫犹豫,以最快速度完成解保文书制作,与银行沟通协调,随即带领工作人员赶往银行柜台办理解冻手续。至此,这场僵持近一年的纠纷最终圆满化解,同时赢得双方企业的认可。

此次纠纷的妥善化解,是启东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启东法院将继续秉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以更高效、更暖心的司法服务,为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