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喜宴扎堆。不少小朋友跟着父母“南征北战”,收获了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可是,这些礼物却从“惊喜”变成了“烦恼”——

这些“甜蜜的负担”该何去何从?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丨记者 周朝晖 张园 刘鹏 图丨受访者提供
全文2,196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国庆中秋假期,喜宴扎堆。不少小朋友跟着父母“南征北战”,收获了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可是,这些礼物却从“惊喜”变成了“烦恼”——

孩子眼中的“宝贝”成烦恼

“你看,我带着女儿吃了两顿喜宴,收了六七只布偶玩具。”14日下午,家住我市崇川区南川园小区的何丽华,笑着对记者说,“确实,丫头的小小卧室里已堆了不少布娃娃等玩具,其中最大的毛绒玩具泰迪熊有一米五高,几乎占了屋子的整个角落。”

何丽华告诉记者,5岁的囡囡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绒毛玩具和布娃娃;只要逛商场,就必定要拽着她的衣角到玩具柜前转上一圈才肯撒手。她和爱人也很宠溺,只要不过分,总会满足孩子买上几个玩具的要求。

“这几年,身边的亲朋好友办喜宴,除了送喜糖,还流行赠送各种毛绒玩具。我和爱人都是喜欢社交的人,朋友特别多,于是一年下来总要遇上几场喜宴。于是,不知不觉中,跟着去吃饭的女儿在喜宴收到的各种毛绒玩具,慢慢就越攒越多,小小的卧室里几乎都快被这些玩具‘占领’了。”何丽华告诉记者,她和爱人曾经想把这些玩具赠送一部分给朋友家的孩子,可是女儿坚决不肯,说这些玩具都是伴随她长大的“宝贝”,她可舍不得。“眼见着这些毛绒玩具多得快放不下了,这可咋办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实上,这样的烦恼,像何丽华一样,不少家庭同样也不同程度遭遇过。

你看,就在这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喜宴接二连三扎堆。不少小朋友跟着父母“南征北战”,收获了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

可当这些承载着喜悦的“甜蜜礼物”被带回家后,侵占着家里的客厅、沙发和床铺,一不小心,“惊喜”眨眼变成了“烦恼”。

在各大亲子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如何处理婚宴毛绒玩具”的话题热度飙升,孩子觉得有纪念意义舍不得扔,但“留之占地,弃之可惜”,这些质量参差不齐、款式雷同的毛绒玩具卖不掉也送不出,成为了“甜蜜的负担”。

“烦恼”转“契机”有高招

不经意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甜蜜的负担”,正悄然成为考验家庭教育智慧和亲子沟通艺术的一道新课题。

“确实,我们家的丫头从各种喜宴上收到的各种毛绒玩具也不少,堆在家里不少被闲置。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被逼出来的。”14日下午,家住开发区绿地新里城居民小区的李华,在谈及为女儿众多的毛绒玩具“减负”时,介绍了自己颇有特色的一个做法,“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上大班的女儿放学,恰好听到幼教老师们在商谈如何组织一场有意义的闲置物品义卖活动,既能让孩子从小树立公益意识,又能让家中的闲置物品重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立即上前提出自己的建议:现在不少孩子家中都有大量的闲置玩具,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孩子们将收藏的各种玩具拿出一部分来义卖,既解决了闲置问题,又帮助了他人,不是很好的慈善之举吗?结果,我的这一建议很快被园方采纳。”

李华说,刚开始,女儿毕竟年幼,还有些抵触;她和爱人慢慢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告诉女儿一些闲置的玩具放在家中不但失去了意义,还是一种浪费;最关键的是,通过参加幼儿园的义卖活动,既可以让其他的同龄孩子拥有玩这些玩具的快乐感,还可以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萤火虽微,但为其芒;萤火虽微,可照旷野。’我们用萤火虫的故事,来启迪和帮助女儿从小树立帮助他人的爱心意识,最后不但让女儿欣然接受,还积极踊跃参加了幼儿园的义卖活动,事后非常开心。”

不少父母,在帮助孩子处理闲置玩具的过程中,也成功上了一堂爱的传递与分享课。不少玩具经清洗消毒,被父母带着孩子捐赠给社区的爱心驿站或偏远地区的娃娃。

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各种玩具,又被孩子赠予他人“焕新”循环利用,这种极有意义的行为,如春风化雨,在孩子们纯洁无瑕的心田中播下“分享”与“公益”的种子……

玩具的本质是“共享”快乐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如今,之所以在新人结婚的婚宴上会准备大量的毛绒玩具,其主要原因是这类玩具成本非常低、视觉效果喜庆、氛围感十足,能瞬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现场抛抢、有奖问答等手段进行互动,是活跃和烘托喜宴现场气氛的“性价比”之王。

一句话:参加婚宴的大人小孩都开心。

与之伴生的问题是,从家长的角度看,这种流水线般“批量生产”的快乐,却带来了一定程度上后续的“收纳难题”和“资源浪费”。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微信图片_20251014152858_113_35.png

“和孩子未经沟通、强行处理一些闲置在家的毛绒玩具肯定不妥,会引发孩子的怨恨、抵触心理,影响家庭亲子关系。”14日下午,一位儿童心理专家介绍,“我曾遇到过一位家长诉苦,她把女儿闲置多年的一些都掉色的布偶玩具打包,先后三次扔到垃圾箱,可女儿又紧接着从垃圾箱里捡回了三次。还说,如果不征求她的同意再扔玩具,她就离家出走!”

那么,该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的矛盾呢?专家建议,情感引导是最有效的方式,不要在情绪爆发时讨论此事,可在合适的环境氛围中用温和语气说明和引导孩子,启发孩子理解玩具的本质意义是“共享”快乐。譬如,“这些玩具陪伴你已经很久啦,现在,它们也需要结交新的小伙伴,渴望给和其他的小朋友玩给他们带去欢乐,你能不能给这些玩具一个新的机会呢?又聪明又善良的你,不会让它们不开心吧?”

收纳师李小梅则建议,如果家中空间较大,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对玩具进行分类、擦拭、搬运,通过劳动增强责任感,“你负责把布娃娃放到这个新的收纳箱,让她有个‘新家’,这样,它也会很舒服哦。”短期闲置的可用收纳箱暂存,过后再次筛选整理,长期闲置的可通过捐赠、交换等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