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皮记
女儿近日网购了上海产的萝卜酥和咖喱角,食后赞不绝口。我细察之,不过是儿时常见的酥皮点心,只是馅料换作了萝卜丝罢了。咀嚼间,心中竟泛起一阵怅惘。
记忆中,儿时的酥皮点心花样繁多:枣泥酥、豆沙酥、肉松酥,与这萝卜酥、咖喱酥制法无二,大抵与苏式月饼相仿,只是形状各异——月饼作饼状,而酥皮点心则状若小馒头。
酥之要义,在于“酥”字。面粉与植物油调和,反复碾擀,千层叠压。分小块包馅,或做饼,或为点心,入炉烘制。成品面皮呈片状,擀得愈勤,皮愈薄,酥愈甚,触之即碎。
幼时食酥,憨态百出。碎皮沾满口唇面颊,又撒落桌上地下。父母见状,又好气又好笑:“成了花猫脸了。”而我每逢得食酥皮点心,便欢欣雀跃,母亲常持毛巾追着为我揩脸。
稍长,学会垂钓。那时课业不紧,放学便持竿往鸦园湖僻静处。于芦苇丛中觅得缝隙,以酥饼碎皮与大麦粯子揉团,投向芦苇草聚集处打窝。此法得自兄长,效果颇佳,每有收获。故每食酥皮点心,必收集碎皮贮于玻璃瓶中。甚而常只食内馅,留酥皮待用。
说到酥,不免想起桃酥、麻切、脆饼与烧饼。桃酥、麻切之类,乃面粉与植物油搅拌成型烘烤而成,特点在酥松。脆饼则以酵团与酥团按比例混合,擀压成饼,撒芝麻烤制。
掘港虾子烧饼尤为特别,以酥团、酵团制皮,萝卜丝、板油丁、虾子为馅。今之烧饼虽不及记忆中香酥,虾子亦少,幸而其中萝卜丝不似萝卜酥中那般糊烂。若能略增酥团比例,多加虾子与板油丁,刚出炉时必是油光闪亮,香气扑鼻,咬一口,香酥鲜美而不腻。
酥皮点心虽美,却因馅料所限,宜现做现食。加之超市兴盛,新式糕点涌入,时尚礼盒成为年节探病访老首选。酥皮点心因运输存放之困,日渐式微,终至绝迹,诚为憾事。
女儿网购萝卜酥一事,倒给了我启示:若能在馅料上推陈出新,活用传统工艺,制如“天下第一鲜”馅、“红虾仁”馅等。“天下第一鲜”可用文蛤肉配韭菜、香菜、芹菜末,调出不同风味;“红虾仁”则可在猪肉馅中拌入整虾或虾蓉。如此制成具有掘港特色的酥皮点心系列,现做现卖,打造品牌,必受欢迎。借直播带货与社群销售之东风,线上线下并举,渐成产业链。既可提供就业,亦能为地方经济增色。
一片萝卜酥勾起了半生记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光大或许就藏在这酥皮的千层褶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