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潮里见大千
嘉州凌云山的崖壁,似被时光凿开一道慈悲的褶皱——乐山大佛端坐其中,背倚丹霞赤壁,面朝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千年风雨在佛身刻下斑驳,却未减半分垂眸的温润。
见山,非寻常峰峦。那赤壁如燃,托举佛身化作佛国圣境,岩层纹理与凿佛锤痕相融,“以山为佛,以佛镇水”的古人智慧,凝作触手可及的人文图腾。见水,非孤帆浅吟。三江奔涌不是喧嚣,是天地流动的脉搏,带着千里沃野与深山清寒,交汇成开阔碧色,藏着各美其美的自然从容。
见自己,在山、水、佛、史的交织里。指尖抚过佛足石纹,似触到唐代工匠的温度;耳畔听着江涛回响,如闻海通和尚“自目可剜”的誓言。个体渺小撞上千载厚重,浮躁被江风拂去,只剩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谦卑,终在观照中寻得与世界相处的温柔节奏。
俯身有嘉州灵秀,道旁花木含露、崖下枝叶拂风,江南温婉与蜀地苍劲藏于花叶;抬首见佛意博大,大佛垂眸揽尽天地,“芥子纳须弥”的深意在此显见——花叶藏山水,佛山纳大千,人心亦能容下历史、自然与信仰的澄澈。
行至山门,朱红如丹霞的“人间净土”牌坊立于眼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楹联叩击初心。雕梁画栋间,诸佛造像栩栩如生,朱红石质在细雨后更显厚重,将千年佛韵凝于一木一石。
崖壁题刻处,金色经文嵌于丹霞石上,与葱郁林木相映。那些镌刻的文字是佛法的千年回响,指尖轻触,似能感受笔墨落时的虔诚与历史温度的共振。
转至“勤勤世界”山门,金孔雀驮莲的喷泉在水面漾起涟漪,与朱红山门、翠绿林木构成灵动佛境。行人放轻的脚步里,喧嚣已被滤去,只留宁静的仪式感。
而这一切的尽头仍是凌云崖上的乐山大佛。三江涛声、山门楹联、崖壁经文,最终都在大佛垂眸的慈悲里归一。从世俗山门入,经文字洗礼,见器物庄严,终在天地人文交融中寻得内心的净土。
江风再起时,晚霞为佛身镀上金辉,三江水面波光与佛前香火微光相映。此刻再品“见山见水见自己,观花观叶观大千”,方知此境是嘉州佛景的描摹,更是生命格局的注解:于山水间拓眼界,于佛意间守初心,便是此行最珍贵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