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大公镇:“田间课堂”赋能年轻干部 深耕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全文73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左手分秧、右手插秧,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在水田里做起来却处处是学问。登上插秧机,更切实感受到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近日,海安市大公镇2024年新录用公务员吴桐在参加水稻种植实践研学活动后深有感触。这场充满泥土气息的实践,正是大公镇“田间课堂”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提升项目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大公镇探索创新“兴趣激发+专业深耕”特色培养模式,对全镇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个人画像”,依其能力特长划分读书写作、演讲辩论、摄影宣传、厨艺家政、文艺体育五大兴趣小组,常态化参与沉浸式实训、分层实践等活动,并通过公众号定期展示、节假日主题活动、年底汇报演出等形式亮学习实效,切实推动兴趣与专业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大公镇打造三类课堂锤炼干部实战本领——针对农业战线“本领恐慌”的“成长课堂”,邀请“三农导师团”围绕蚕桑、稻麦、梨果等产业及农机操作、水利防洪专题,以“四分理论、六分实践”模式开展讲座、技能培训与实践教学,助学员从“门外汉”变“田秀才”;聚焦基层党建痛点的“先锋课堂”,由上级讲师团成员、老干部代表等组建讲师队伍,围绕党务、镇村换届、作风建设等内容制定“理论+业务”学习菜单,开展小班化辅导与阶段性测试,并依托鹏飞党建馆等打造实景课堂,拓宽党建引领治理思路;针对业务能力缺口的“帮带课堂”,建立“1+N”导师帮带机制,由部门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培养工作不满3年的新同志,同时邀请党政负责人、专家学者授课,帮新干部快速掌握技能。
今年以来,大公镇聚焦“田间课堂”品牌建设,累计开展专题讲座21场、特色活动7场、田间实操教学10次,覆盖学员200余人次。通过搭建学习互鉴与实践历练的多维平台,助力年轻干部个性化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