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请听我说

原创
浏览量
作者:宋继高
全文1,675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青铜峡大峡谷,是我平生第二次见到黄河。

第一次是在青海贵德,我看见绿得碧蓝的黄河,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黄河,本应姓“黄”啊,应该是泥沙俱下、黄涛滚滚啊,这贵德的黄河怎么会这么清?

这次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见到的黄河,我认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河。你看那水,浑黄浑黄的,黄得纯粹而雄沉,这就是著名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啊,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

黄河,这次呀,我是带着奋斗大半生的困惑,带着雄安创业的艰辛,带着内心无边的苦痛与无奈,来到你身边的。

黄河啊,你从巴颜喀拉山巅携雪而来,你辛苦了。和你一样,我也是从远方一路赶来的,锦绣江南还留着我不屈的追求和不甘的呐喊。记得出发前一天,在高层全体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上,我还发出坚定声音:“年逾古稀,第三次披挂出征,逐梦雄安,我就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不相信有攻不下的碉堡。”在第三次易地创业决战尚未拉开战幕之际,我决意踏访大西北,从大西北的狂野中汲取天地之能量,强我意志,增我力量。正好,黄河,我在青铜峡又遇见了你,而你就是不屈不挠的象征啊!你就是英勇无畏的写照啊!你就是我力量的源泉!

黄河,你可记得那个治水的大禹?他曾踏浪而来,手持开山斧,硬是在贺兰山余脉和牛首山之间劈开一条峡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大峡谷。两岸山石“土色如金”,呈现出青铜的颜色,故名青铜峡。

如今的大禹文化园依水而立,汉式建筑群雄视峡谷,飞檐斗拱伴随黄涛浊浪,更烘托出你的尊严与豪迈,大禹头戴斗笠,身披战袍,眉眼如刀,背靠苍茫群山,面朝滔滔黄河。神情庄重而威严,目光坚毅而果敢,仍带着当年疏川导滞的决绝,成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的精神图腾。来到晨钟堂,我要在峡谷之畔撞响铜钟,以振雄风。我执意选择了撞九响,九响的寓意是“九九大寿”,钟声在峡谷久久回荡,更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黄河,请听我说:建于大峡谷之上的青铜峡水利枢纽,长687.3米,高42.7米,宽46.7米,建于1958年,年均发电量13.5亿千瓦时,是我国在黄河上游建立最早的一座闸墩式水电站,也是建国初期在西部民族地区建造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大坝有6个河床闸墩式水电站,两个渠首电站,结束了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故有“北有青铜峡,南有都江堰”之说。

汛期的洪峰撞在坝体上,碎成满天星斗;旱季的清流穿过闸门,化作滋润千里沃野的甘霖。发电机组的轰鸣是你新的咆哮,输电线网是你延展的血脉。这是文明给你的勋章,是人类与河神签订的契约。

一百零八塔位于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西岸,塔群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分十二阶梯式平台,由下而上逐层增高,依山势自上而下,按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是世上稀有的大型塔阵,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历史和深远的佛教文化闻名遐迩。

夕阳西下时,长河落日圆。塔群被染成金色,你也被染成金色,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喧嚣都停了,只有你和塔群在说话,说的是岁月静好,说的是人间平安。

睡佛山横卧在左岸,枕着你的臂弯沉睡了五千年。这座天然大佛的眉眼间,嵌着秦汉的烽燧、西夏的经卷、明清的商道。他看过蒙恬在这里饮马,见过郭守敬在此处测水。如今,他的睫毛上栖着高铁的流光,耳垂上悬着光伏板的银辉。当万家灯火点亮峡谷,睡佛的瞳孔里便漾起人间星河。

黄河啊,我们虽然见面的次数也不多,在青海贵德的那次见面算是第一次,青铜峡的这次相见,应是第二次,但我们好像已成老友,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你在青铜峡写下的史诗,每一行都浸透着不屈与不挠,大禹劈开的峡谷是你的笔锋,一百零八塔是你的标点,青铜古镇的石板路是你的诗行。你带着黄土高原的魂魄,裹着河套平原的稻香,在这峡谷里酿成最浓烈的酒。且看明日朝阳从贺兰山后升起,照见你依旧奔腾的血脉——那是中华文明跳动的脉搏啊!

黄河,请听我说:我乘着游船溯河而上,青铜峡十里长峡,是你上游最为峻峭的段落之一。在牛首山与贺兰山之间,你在此被两岸山体束成窄带,水流因地势落差而加快,我在这里没有看到“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浊浪排空;没有看到“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惊险奇绝;没有看到类似三门峡的水流汹涌;没有看到碛口古镇段的水流紊乱,然而我却看到了另一种力量,在表面不慌不忙的水流态势下,一种静水流深的内在力量,一种不动声色却雷霆万钧的力量!这里不见奔涌的激流,听不到喧嚣的涛声,这里的流水越过礁石时从不大声喧哗,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是千万条支流汇聚的磅礴,是能载舟覆舟的厚重,是穿透岩石、重塑山川的韧性。

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从不需要声张,就像这十里长峡的流水一样,于无声处沉淀,于无形处奔涌,把最深的力量藏进最平静的模样里。原来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谢谢你,黄河,你再一次启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