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拘留显威力,被执行人从“拒付”到“秒付”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 | 通讯员蒋政 记者王玮丽
全文824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常常有被执行人抱着“我就是不还钱,你能拿我怎么样”的侥幸心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记者16日了解到,如东法院使用司法拘留强制措施,让2名态度消极的被执行人从“拒付”到“秒付”。

某抚养费纠纷执行案件,生效调解书确定由范某应每月定期给付子女抚养费,但范某未自觉履行,累计欠付24000余元。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多次与范某电话联系,督促其履行义务。但范某称,工资是年终结算,平时仅有零星生活费,现无财产可供执行。其多次承诺,下个月领了工厂里的生活费就逐月分期履行。然而,三个月过去了,范某未履行分毫。

面对范某的“拖字诀”,执行干警主动出击。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范某已从原单位离职月余,并将剩余工资68000余元以现金方式全部结算领取。于是,执行干警将范某拘传至法院,告知其若仍不履行,将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但范某仍态度消极、拒不配合,执行干警果断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

当从警车上被带下来,面对着拘留所大门时,范某明显慌了神,他急忙“服软”,现场联系亲友筹款,将执行案款履行完毕,同时手写悔过书。

同样的“拖字诀”,被执行人张某也念了又念。此前,执行干警经网络查控系统查询,未发现张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执行谈话过程中,张某向法院书面申报称,目前无工作、无存款、无资产,生活困难,请求法院宽限时日。然而,当执行干警提出要对手机进行搜查时,张某却变得眼神躲闪、支支吾吾。执行干警果断发出搜查令,从手机中发现其在数天前手握一沓百元大钞打牌的视频,同时查询到其微信财付通账户短期内有相应的流水支出信息。

执行干警立即固定证据,告知张某其存在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法院可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追究拒执犯罪的刑事责任。张某幡然醒悟,主动联系亲友将案款全部履行完毕。

法院提醒:对于被执行人而言,逃避、对抗执行绝非明智之举,正确认识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效力,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才是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