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筐装所有”到“四桶精准投”,幸福街道精分细捡扮靓人居环境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图 | 记者 卢铖卉 通讯员 王静
全文1,160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清晨7点,秦西社区幸福怡居东区的垃圾分类厢房前,居民们手提分好类的垃圾袋,熟练地扫码、开箱、投递。厨余垃圾入绿箱,可回收物进蓝袋,遇到分类不确定的,还有人主动向值守志愿者询问。厢房外地面洁净、空气清新,昔日“桶满异味绕楼栋”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这抹清爽,源于秦西社区扎实推进的垃圾分类工作。

据了解,幸福怡居小区共有16栋住宅、33个单元、798户居民,配备3个垃圾分类厢房、1个投放亭和1处宣传小广场,于2023年年底全面启动“撤桶计划”,让“散桶”退出居民生活。

为帮助居民适应新变化,社区做足了宣传引导。“幸福之声”广播每日播报分类知识,微网格群实时推送指南,小区喇叭循环提醒“定时定点”。志愿者更是驻守厢房旁,手把手教居民扫码注册,讲解积分可兑换垃圾袋、洗洁精等实用物品。“一开始没了楼下垃圾桶,确实不习惯。”小区居民张女士说,“多亏志愿者耐心教,现在不仅会分,攒积分还特别有成就感。”

针对部分居民早出晚归、老年人分类困难等实际情况,社区在投放点旁设置了“误时垃圾桶”,既保障分类质量,也照顾特殊需求,让垃圾分类更有温度,同时也为实现全面撤桶、全员参与打下基础。

面对“厢房离得近怕有异味”“老人分不清类别”“年轻人赶时间顾不上”等问题,幸福街道更搭起“党工委领导,街道、社区、物业、党员、居民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建起“六方协商议事平台”——把垃圾分类督导员、宣传员、物业人员、志愿者、微网格员和热心居民都请进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积分奖励制度”,更是让居民参与热情高涨:正确投放就能攒积分,兑换日用品,分类准确率跟着大幅提升,曾经的“分类难”变成了如今的“好商量”。“我这积分卡都攒了一百多分了,现在扔垃圾都成了‘正经事’。”黄阿姨举着卡笑得格外开心。

如今的幸福怡居东区已建成5个垃圾分类厢房、2个投放亭和1处宣传小广场,构建起“党建引领、物业协同、居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越来越多居民从“嫌麻烦”变成“主动分”,社区渐渐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氛围。

“我们初期实施‘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效果很好。”秦西社区党务副书记秦蕾介绍,为了治理升级,目前社区推出“楼道竞晒比”活动,以楼幢为单位评优,在提升居民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增强居民自治内驱力。

秦西社区的变化,正是崇川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动缩影。作为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践行者、区域绿色治理的先行者,崇川区近年来通过“社区精准施策、多方协同发力”,一步步实现从“一个筐装所有”到“四桶精准投”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区已投放智能垃圾厢房1070个、分类亭1092个,745个小区实现分类设施全面覆盖,撤桶并点工作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持续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改善,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