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比赛报名还有“内部名额”转让?
那天清晨,年近七旬的老周照例在公园跑步时,遇见了跑友胡教授。胡教授神采飞扬地说:“老周,下个月市里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我们这群老同志都报名了,你也来吧!”
老周心一动,随即又摇摇头:“我这速度,哪能参加马拉松啊?”
“有欢乐跑项目,5公里,就是为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准备的。”胡教授拍拍老周的肩膀,“名额有限,得抓紧。我们有个跑友群,里面经常分享报名信息,我拉你进群。”
回到家,老周打开电脑想报名,却发现欢乐跑项目名额已满。他盯着屏幕上“报名已截止”几个字,不由叹了口气。点开那个名为“欢乐跑友群”,群里很热闹,大家都在讨论即将到来的马拉松赛事。老周在群里诉说自己的遗憾,跑友们纷纷安慰他,说下次还有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昵称为“马拉松老林”的群友发来私信。
“老周,听说你没报上名?”老林发来个微笑表情,“我这边有内部名额转让,原价1600元,现在只要800元。”
“太好了。”老周心动不已,出于谨慎还是问了句:“不是说都要在官网上报名吗?”老林回复:“放心!我是赛事组委会的特邀法务。”随即发来几张往届比赛的工作证照片和授权书截图。老周见老林不仅熟悉马拉松赛事,还说了很多跑圈里他闻所未闻的轶事,最终放下戒心,直接微信上转过去800元。
为了参赛,老周特地去专卖店买了双新跑鞋,每天加倍训练,期待着在马拉松赛道上一展风采。
比赛前一天,老周兴致勃勃地前往赛事主办方领取参赛包,却发现根本找不到所谓的特邀法务,而且自己已被老林拉黑。他在群里询问,惊讶地发现好几个跑友都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胡教授愤慨地说:“这是打着‘马拉松’幌子的新骗局!最近好多赛事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想着没损失几个钱,维权难、维权慢,老周就当买了个教训。最终在胡教授的劝说下,老周还是去派出所报案。接待他的民警小李听了事情经过,说:“周先生,你不是第一个来报案的人。最近利用马拉松赛事进行的诈骗确实不少。”
小李给老周介绍这类骗局不法分子常使的四种手段:一是冒充马拉松城市赛事官方报名网站,通过短信、社交媒体发送链接,诱导跑友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盗刷账户资金;二是以“中奖”“领取赛事纪念品”为名,要求支付各种费用;三是伪装成赛事工作人员,以“内部名额”“赞助商特权”为幌子,出售虚假名额;四是借助“圈子”拉近社交距离,利用他人对圈内成员的信任,骗取钱款。
“加上一些赛事信息不够透明、风险警示不足,给不法分子留下了空间。而且联络、支付等行为都在线上进行,诈骗金额小、受害者较分散,也给执法机关打击犯罪带来一定挑战。”小李叹息。
在报案过程中,老周意外遇见了另外几个同样被骗的跑友。大家都是在各种社交平台和跑圈群聊中被骗的,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不能就这么算了。”老周说,“我们要提醒更多的跑步爱好者不要上当受骗。”
在老周的建议下,几个受害者决定联合起来。他们不仅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跑友群中发布警示提醒,还主动联系媒体,揭露这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法。老周虽不善言辞,但还是鼓起勇气接受采访,讲述自己的经历。
随着报道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拉松电信诈骗问题。赛事组委会也加强宣传,明确表示所有报名都必须通过官方渠道,不存在任何“内部名额”。老周成了社区义务反诈宣传员,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老年人警惕各种新型诈骗。
两周后,小李通知老周,犯罪嫌疑人老林已被抓获。令人诧异的是,骗子老林竟然真的在跑圈内小有名气,他利用自己对马拉松赛事的了解和跑友对“圈内人”的信任,发布多个虚假消息,谎称通过其可以获得赛事配速员或比赛资格。他还吸引马拉松爱好者参加其虚构的跑鞋、耳机设备免费“体验测试”项目,诱骗受害人支付押金。其诈骗事由多样、对象分散,且其掌握“资源”的消息通过网络媒介在“圈子”内迅速传播,影响范围倍增,最终导致全国多个城市的跑步爱好者受骗。
让老周高兴的是,赛事组委会邀请他和另外几名曾被骗的跑友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下一届马拉松欢乐跑项目。
比赛那天,老周穿着新跑鞋,胸前别着号码布,发令枪响,他与成千上万的跑友一起跑过起点线。等老周加速冲过终点线,有人为他挂上完赛奖牌,一回头,他看见在现场安保的小李微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
赛后,老周在完赛证书上工整地写下:“人生如马拉松,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
每日清晨,人们依然能看到老周在公园里跑步的身影。不同的是,现在他身边总跟着几个刚退休的跑友,一边跑一边听他讲解如何识别诈骗、保护自己和资金安全。有一句话常挂在他嘴边:“跑步是为了健康,快乐跑步的前提是安全。我们既要跑得开心,也要跑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