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连山海情 苏陕共此心 | 南通开发区援建城固县乡村24座便民爱心桥,畅通乡村振兴路

原创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文|记者 陈可 通讯员 姚卫民
全文1,887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

“有了这座桥,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17日,陕西省城固县二里镇板桥村,41岁的刘思呈开着新买的三轮农用摩托车,车上装满了山林桔园的橘子,送去河对岸的加工企业。

一座崭新的水泥桥横跨河道,农用机动三轮车满载着丰收的果实欢快驶过。桥头一侧,“爱心桥”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桥栏上刻着的“苏陕同心,携手共进”八个字,默默诉说着一段跨越千里的南通开发区与城固县之间的山海情缘。

山河阻隔:一座小桥困住85名村民的致富梦

板桥村第一村民小组位于米仓山北麓浅山地带,34户85名村民散居在山河之间。106亩农田被河道分割,村民们长年依靠一座自建的只供单人行走,载物背篓的双向而行需侧身的石拱桥通行。由于缺乏修建技术,这座年久失修的小桥最终在一次暴雨中被洪水损毁。

“那时候运输全靠肩挑背篓,养殖户的饲料运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回忆起往事,66岁的刘第富老人皱纹深刻的脸上写满艰辛。他清楚记得,因为交通不便,收购商不愿进来,农作物只能以低价处理造成的痛苦。他的儿子刘思呈因交通不便在家施展不开拳脚,只能外出打工,山里家中只剩下老人守着几亩薄田。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沙河营镇袁家营村。三个相邻村庄依靠一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简易预制板桥连接,桥面最窄处不足1米,护栏早已锈蚀断裂。车辆需要绕行一公里多,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村支书回忆,有一年雨季,一个孩子上学时不慎落水,幸好被及时救起,这件事让全村人都心有余悸。

桔园镇桔园村的村民更是要绕行2公里才能到达对面的橘园。“每到收获季节,看着对面山上的橘子成熟了,却要绕很远的路去采摘,很多橘子都烂在了树上。”不少村民介绍说,这条灌溉渠尽管不算太宽,但却像天堑一样阻隔着村民致富的希望。

城固县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许多村庄因河流、渠沟阻隔,长期面临交通困境。尽管全县已脱贫摘帽,但部分村组与产业园区之间仍缺乏通行桥梁,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爱心驰援:南通企业家的善举跨越千里

转机发生在2021年。南通开发区慈善总会积极响应苏陕协作号召,在实地考察了城固县的部分乡村的困难后,决定在企业家志愿者联盟发起“为陕西城固修建爱心便民桥”捐款活动。

倡议书一经发出,立刻在南通开发区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回响。爱心迅速汇聚,暖流持续涌动——企业家们纷纷慷慨解囊,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家乡建设的深切关怀。
当晚,捐款倡议迅速传开。有人通过微信接龙,在线接力认捐,仿佛一场没有发令枪的爱心竞赛;有人连夜拨通慈善会的电话,郑重报出捐款数额;更有心急的企业家直接驱车赶到慈善会办公室,亲手将善款投入捐款箱。线上线下同步响应,拳拳爱心真切可感。

最令人动容的是,从启动到截止,不到三天时间,仅微信接龙就募集了近100万元善款。这笔资金迅速落实,一举解决了12个行政村便民桥建设的资金难题。如此高效与热忱,连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都连称“意想不到”。

“闻讯当地群众出行这么困难,我们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集团监事长朱大忠表示。江苏芸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了解到板桥村的情况后,立即召集董事会专题研究。法人代表薛建军在会上拍板:“我们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帮助同胞义不容辞。”会议刚结束,公司执行董事蔡红就立即安排财务,筹集善款……

这场迅速而温暖的行动,不仅建起了通往远方的桥,更连起了人心与人心之间那道最美的彩虹。

旧貌新颜:便民桥畅通乡村振兴路

2021年9月,板桥村“爱心桥”竣工通车;12月16日,袁家营村新桥建成通行;桔园村7米长、4米宽的新桥也顺利完工……一座座新桥如彩虹般飞架各乡村的河道两岸。
这些桥虽然规模不大,却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刘思呈听说家乡建起了新桥,立即返乡创业,不仅扩大了农作物种植面积,还创办了牛羊养殖基地。“现在饲料可以直接开农用车运到养殖场,牲口出栏时商家也可直接上门收购,成本降低了,利润提高了。”他算了一笔账:仅运输费用一年就能节省2万多元。

在袁家营村,由南通开发区控股集团捐资8万元新建长6米、宽4米的钢筋混凝土桥。通车当日,村民舞狮锣鼓相迎,72岁的老党员李青山还自编打油诗表达感激:“退水小河一旧桥,桥板断裂成危桥,来了南通慈善会,捐建爱心惠民桥……不忘初心跟党走,饮水思源知恩报。”新桥使全村农业实现机械化运作,车辆畅通无阻,该村也多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美丽乡村”等荣誉。

从2017年陆续建桥至今,南通开发区慈善总会组织爱心企业已累计捐资455万元,先后在城固县建起了大小24座爱心便民桥,解决了8个镇15个村2.4万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学生上学难的交通难题,为当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