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优化 政务服务效能提速|崇川累计推出利企便民12项“特色一件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国家近年来推动政务服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崇川区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基础上,主动开展“自选动作”。围绕企业与群众办事中的堵点与难点,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崇川区旗舰店“特色一件事”专区,推出多项利企便民“特色一件事”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集成,使政策落地更加轻松高效。
从夜间建筑施工证明“一件事”,到新能源报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件事”,再到近期推出的树木移植(伐)、城市绿地占用、道路挖掘占用许可“一件事”……截至目前,崇川已累计推出12项“特色一件事”,不仅数量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多项服务还属全省全市首创,大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在政务服务改革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夜间施工许可“一件事”:从“反复跑”到“零跑动”
“得益于夜间建筑施工证明‘一件事’改革,申请流程更加简便,项目施工进度明显加快。”10月中旬,南通中医院迁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望着有序推进的工地现场,连连称赞。
该负责人所说的夜间建筑施工证明“一件事”,是崇川区在全省的首创举措。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高频事项,崇川区年均办理夜间施工证明200余件。改革前,施工单位须先至区数据局领取表单,取得区生态环境局意见并盖章,材料齐全后再返回区数据局窗口提交,不仅往返奔波,还需重复提交材料,耗费大量精力。
针对申请频次高、企业多头跑的痛点,2023年底,崇川区创新推出夜间建筑施工证明“一件事”改革,通过精简材料、优化流程,推动跨部门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从“反复跑”到“零跑动”的转变。
“首先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将原先涉及两个单位的多种材料整合为‘一张表单、一份材料’。”崇川区数据局蔡晓龙介绍,区数据局牵头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崇川区旗舰店,上线到“特色一件事”专区,并以远程“云踏勘”替代传统现场踏勘,实现材料在线提交、意见平台流转、结果线上获取,全程“不见面审批”。与此同时,区数据局与区生态环境局建立线上审管协同机制,取消生态环境局的前置审查环节,将其融入内部联审,强化审管联动。
通过“流程再造+智能审批+云踏勘+审管联动”,企业线上仅需填写“一张表单”、提交“一份材料”即可完成申请,营业执照等证照实现“免提交”,系统填报要素减少50%,跑动次数降为零,办结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提速70%。
截至目前,区数据局已累计为南通中医院迁建项目、新帝克单丝年产16万吨高性能聚合物单丝项目等2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服务,共出具夜间建筑施工证明 427件,显著提升了区内重点项目的建设效率。
绿化与道路占用许可“一件事”:一套材料、联合勘查
“原本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等很久,没想到提交一套材料后,审批进度比预期快太多,为项目建设抢出了宝贵时间。”10月16日,南通华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对崇川区市政和绿化管理局的高效审批连连称赞。
该公司因项目建设需在学贤路(港达路—华强中心河)段开设正式道口,涉及城市绿地占用、道路挖掘占用等多项审批。区市政和绿化管理局引导企业在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完成所有事项申报;同时,绿化、市政各部门同步推进审批流程并开展联合现场勘察,仅用7天时间即完成审批。
城市绿地占用、道路挖掘占用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高频关联事项。改革前,这些事项需分开申请、分别提交材料,企业需往返不同窗口,累计提交材料28件;此外,审批流程各自独立,承诺办理时限合计达40天,且现场勘查需多部门分头开展,等待周期长、效率低。
为破解“多头跑、材料繁、耗时长”难题,今年4月,区市政和绿化管理局在全市率先启动树木移植(伐)、城市绿地占用、道路挖掘占用许可“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再造为企业审批“减负”。
“首先是整合受理环节,在我们局里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企业无需分别到不同科室提交材料,仅需在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一套申请资料,即可完成多项审批事项申报,实现‘一套材料办多事’。其次是优化勘查流程,将原本多部门分头开展的现场勘查,调整为由区城建中心两个科室联合实施。工作人员深入项目一线,一次性完成多事项现场核查。”区市政和绿化管理局孙剑锋透露,区数据局还将此项改革同步上线到了江苏政务服务网崇川区旗舰店“特色一件事”专区,除了现场勘察,其他步骤均可实现线上通办。
通过“一窗受理、联合勘查、数据共享”,申请材料从28件精简至7件,办理时限从40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提升75%,有力助推了项目建设提速。
据统计,改革以来,区市政和绿化管理局已累计为南通天玖置业、南通华宇房地产等12家企业提供城市绿地占用、道路挖掘占用等审批服务,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
新能源报装“一件事”:政企协同助推绿色转型
“感谢区数据局和供电公司的悉心指导与服务,让我们企业这么快就安装好光伏板,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鑫石新能源投资(南通)有限公司负责人望着屋顶上熠熠生辉的光伏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日,该公司在六合发展科技园租用吉泰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屋顶,成功建设了一座容量为540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并网电压等级为380V,预计年发电量达70万千瓦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既节约用电能耗,又通过余电销售创造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区数据局在线指导企业高效完成备案手续,供电公司则指派专职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并网服务,优化办电流程与设计方案。通过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解决了备案、并网接入及技术实施等关键环节的难题。
该项目的快速实施,是崇川推动新能源报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件事”改革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能源转型战略深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重点扶持领域。然而,企业与个人在实际操作中常面临双重困扰:须先至数据局办理备案手续,再至供电公司重复提交部分材料,流程繁琐、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难点,去年崇川在全市率先启动新能源报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件事”改革。
区数据局与供电公司创新建立协同机制,联合编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政策解读及申报指南》,系统整合国家、省、市各级最新政策要点。同时,通过精简申报材料、明晰办理路径、强化并网技术指导,打造“备案+并网”全流程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跨部门业务无缝衔接。
“原先申报材料需6项,现在精简为房屋权属证明和承诺书2项,当天申报当天即可完成备案。”蔡晓龙透露,该项改革同样上线至江苏政务服务网崇川旗舰店“特色一件事”专区,实现一网通办,并网材料可由区数据局后台转报供电公司,进一步简化流程。
截至目前,区数据局已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197件。该项改革不仅打通了行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通过政企社三方协作,探索出惠民利企的新路径,为城市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