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通发布
浏览量
作者:陈春华、吴菲菲
全文1,810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各级工会组织要聚焦工会职能优势,把作风建设贯穿落实到引领职工、服务职工、强化自身的全过程各方面。

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工会对职工进行思想引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职工思想觉悟,凝聚职工共识,将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职工群众自觉行动的过程。要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和职工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职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染职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推进“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等,走好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影响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增强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实效性。工会工作讲起来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尊重职工群众首创精神,甘当职工群众小学生,把推动经济建设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凝聚起亿万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要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着眼推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完善技能和创新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等,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提升工会维权服务的精准度。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离开了群众性,工会组织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壳化。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旗牢牢掌握在手中,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练就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真功夫,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要高度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的影响,深化“工会帮就业”行动等,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健全和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高度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叫响做实送温暖、工会驿站、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等品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有效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工会改革和建设走深走实。持续深化纠“四风”工作,特别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会章程规定工会要“坚持群众化、民主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为方向,必须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把工会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要在建强组织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上下更大功夫,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增强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精简优化文件会议、评比表彰活动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调研,常态化开展赴基层蹲点活动。要大力推进数智化建设,打造高水准的数智化系统“职工之家”APP,运用技术手段和智慧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以务实作风克服脱离职工群众现象。

充分发挥工会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工会干部是党的干部,也是工运事业的骨干力量,必须走出高楼大院、摆脱文山会海,深入职工群众,把准职工群众需求脉搏,实实在在搞好服务,以“关键少数”引领带动“绝大多数”作风转变,形成“头雁效应”。要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构建起“选育管用评”全链条培养机制。要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突出政治考察和工作实绩,建立健全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日常性监督,在工会系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要有计划、分层级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

(江苏启晟集团有限公司  陈春华、吴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