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音犹在
徐竞时老师是我在老年大学二胡班学习时的授课老师,他是一位离休干部、一位德艺双馨的民乐界老前辈。他的祭日将至,看着他生前赠送我的多样物件,“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的伤感又上心头。
每次我习练二胡时,就会想起徐老师。我用的那支湘妃竹、白马尾做的加长弓就是他送我的,制作精良、用起来得心应手。彼时,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百日笛子千日箫,一把胡琴拉断腰’,学习二胡不是易事,你一定要勤学苦练。”他现身说法,说自己拉了几十年的二胡,不知拉坏了多少支弓,才有点成绩。徐老师多次用《铁杵磨成针》《纪昌学射》等故事鼓励我:不要为年龄所困、不要因困难退缩,“艺海无边苦作舟”,只要不怕苦、能吃苦,苦练之后定有回报。“苦练”二字一直激励我在爱乐路上不断前行。
徐老师经常鼓励我要“多读”:抓紧时间多多读书、读多种多样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他送我《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时,叮嘱我要向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他送我的《二胡重奏练习曲》,使我拓宽了眼界、增添了新知,我在长青二胡队内尝试排练二胡重奏曲目,获益良多。他还送我一本《越剧入门与鉴赏》,告诉我二胡可以为戏曲伴奏,多学点戏曲的有关知识,让二胡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我知道,徐老师还拉得一手好京胡,经常为京剧演出伴奏。从这以后,我就开始练习越剧曲调,渐有长进,还参加“小板凳”越剧队的排练和演出,担任伴奏,乐在其中。徐老师还特地赠送我《中国传统乐队形态演变史纲》,是中华国乐经典文献库丛书之一。在扉页上徐老师亲笔题词“为振兴民乐鼓与呼”。当年创建南通民乐社时,徐老师制定的建社宗旨就是“振兴民乐,爱我中华,愉悦身心,服务社会”。这本大部头的书学术性强,反复阅读后提高了我对民乐的认知,获益良多。每每翻阅这些赠书,徐老师“多读”二字的教导仿佛回响在我的耳边,令我受益终身。
我的书房珍藏着徐老师撰写的几篇关于民乐的专稿:《二胡的把位》《弦式的拓展》《二胡入门浅谈》《音乐与健康》等。徐老师曾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后在扬州、南通等地文化馆任职,离休后又在老年大学任教,这些文稿都是他长期从事民乐工作的艺术总结和在老年大学教学的经验积累。徐老师对我也提出了要求,希望我勤于动笔,多练写作,注意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认知见解。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也尝试写了多篇以民乐为题材的文稿,并请徐老师审阅。部分文稿在《音乐周报》《中国民乐》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
徐老师虽已离去,他的赠物、赠书我一直珍藏着,他的“苦练、多读、勤写”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