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里,总有一首歌回荡在耳畔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首旋律凝重而简洁明了的校歌回荡在耳畔:“湉湉泮水,巍巍学宫,我校位其东……”那是母亲常常哼唱的如皋师范学校校歌。我的母亲名叫章勤,一位如师的资深校友(学名章安官),她那深沉而充满情感的声音将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都烙印在我的心中。
母亲不仅用歌声启蒙了我,更用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如师精神”的内涵。小时候,有一次因为害怕责罚而说谎,母亲没有责骂我,而是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狼来了”的故事,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我懂得了做人的真谛——真实无欺。那应该就是母亲用如师校训中的“真实”二字照亮了我的童心。
上中学时,正值特殊时期,课堂纪律自由散漫、读书无用甚嚣尘上,但母亲依然严格要求我。一次考试作弊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我颤抖着手将那张作弊的纸条塞进抽屉时,内心的恐惧和愧疚如同潮水般涌来。母亲得知后,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语重心长地与我长谈。她引用如师的校训,让我铭记做学问要真实,不可自欺欺人。这次经历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内心的警钟,让我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全国统考,我顺利考入了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现上海电力大学)。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如师精神”的信仰,我踏上了求学之路。临行前,母亲眼中满是不舍与期望。她告诫我:“考取大学,人生进入了新阶段。光靠刷题不行,要学会思考。要诚信尚礼、治学修身。”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温柔与坚韧,化作支撑我披荆斩棘的精神力量。
进入东北电力学院(现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后,我开始了科研生涯。面对研究方向的迷茫和困惑,母亲的话语总会在我耳边响起:“明体达用、内功至上是必须坚守的务实精神。”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我将“如师精神”融入了工作中,致力于解决电厂实际难题。我不仅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还深受父母影响,文理兼修,努力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这不仅让我在科研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让我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成为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
面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氧化皮剥落这一世界级难题时,我牢记母亲的教诲:“你要有博采精进、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我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打通相关专业壁垒。那些日子里,我夜以继日地沉浸在研究中,终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逐渐摆脱了锅炉爆管事故频发的窘境。我也从基层普通工程师成长为省电力公司能源技术专业领军人才。
2021年年底,我从国家电网退休了。但退休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母亲送给我两个字:“沈笃”。“沈笃”二字是如师百年校风,意为深厚笃实、深沉纯笃。母亲紧紧握着我的手,眼中满是期望与鼓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退休的休,不是休息的休,而是休戚相关的休。老工程师跟老中医一样,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要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这句话像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让我在迷茫中重拾前行的信念与勇气。
退休后,我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经验,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技术咨询。那些日子里,我常常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每当看到问题迎刃而解时,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当母亲得知我被评为2025年度“最美苏电银星”,成为江苏省电力公司两万多名离退休职工中的20佳之一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相信在“如师精神”的引领下我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