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果儿盛,睹物思绣圣

浏览量
作者:赵一锋
全文2,042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一棵枇杷树,两个大杈子,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某朝某代,两个不第的童生摇头晃脑写下前两句,正愁下面怎么写,来了位贡生,吟出后两句,如此一来,这首诗流传下来,成为吟咏枇杷佳作。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枇杷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冬季开花,夏季果熟,逆时节,反其道,画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轨迹。初冬时节,江海大地冷了下来,或许是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体感会觉得非常湿冷,这时候枇杷树却“不合时宜”地开花了。枇杷花一簇一簇的,掩映在大大密密的叶片下,走近了还能闻到隐隐的清香,真真是“蕊寒香冷蝶难来”,枇杷树悄悄地为自己开着花。枇杷树开花是个漫长的过程,温度过低,开花会推迟。南通地区冬季有寒潮,遇到极冷天气,前期已开的枇杷花会收拢,气温回升后又会继续,枇杷的花期常常会持续两三个月,趁着小阳春的天气,开花、授粉。看着满树的小花,有经验的老人会判断来年果子的收成,如果花收得住,明年是个丰收年。

南通州种植枇杷历史悠久,明代万历《通州志》物产篇里就记有枇杷,民国后还渐成规模。市镇乡村园前屋后种上一棵枇杷苗,枇杷树也不会让你失望,三五年后定会挂果,年份越久,结果愈佳。我家屋后有三棵枇杷树,端午前后,浓密的叶子里嵌满了金黄的果子,每年这个时候都实现“枇杷自由”。清晨或者傍晚,全家出动,上树摘的上树,在树下接应的拿桶拿盆,不一会儿就摘得盆满桶满,少不得送亲朋好友尝尝鲜。树上枇杷多,不会一次全部摘了,而是分批分期有计划地摘,但最后无论如何也要留一些,美其名曰“看树”,其实就是给小鸟留些口粮。南通本地枇杷虽不及苏州东山的白玉枇杷甜,但架不住刚下树的新鲜,味酸甜酸甜的,果香四溢,若是在树上长熟了,味道更佳。

1920年,南通绣织局局长沈寿在局院子里栽下一棵枇杷树。绣织局位于濠河畔,旧址上今为沈绣博物馆。沈寿,苏州吴县人,自幼学绣,名扬姑苏。1904年作品《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一举成名,后任农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沈寿与张謇交情深厚,1914年,张謇创设女红传习所,聘沈寿任所长,至1920年,女红传习所已成规模。为维持学校经费,解决女红生计,张謇创建了南通绣织局,从事绣品经营,仍请沈寿兼任局长。

1924年,张謇信步来到绣织局院中,此时正是夏初,满树的枇杷果儿正熟美,可手植枇杷的沈寿已长眠在狼山之麓三年了。张四先生啖下一枚枇杷,感叹“食之殊美”,即兴赋诗一首:“可堪人去树无心,空报枝头个个金。留与闲庭风雨说,年年须护昔年阴。”黄金果儿盛,食之味殊美。睹物思绣圣,愁煞状元翁。

沈寿终究没能吃到自己手植的枇杷,四先生梦里会告诉她甜吗?

枇杷是传统中国画常用的题材,浓淡墨画出枇杷的叶子、枝条,金黄色点出一枚枚枇杷果,色彩对比,最易入画,南通历代先贤都有画作存世。

乾隆元年(1736),李方膺走出大狱。四年前,他调任山东兰山县知县,因上书陈述新任总督开垦之弊,拒绝执行而被治罪下狱。一缕阳光有些刺眼,不远处的枇杷看着有些眼熟。

回到寓所,他即兴画了一幅《枇杷图》,现藏南京博物院藏。次年十月,他回到南通州,在家画《枇杷图册页》,题诗“四十无闻误是吾,春花秋月酒家沽。三年倦作兰陵客,浪墨濡濡晚翠图”,册页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乡贤严敬子曾作一幅《枇杷鹦鹉图》。严敬子,名肃,字敬仲,又字敬子,1910年生于如皋县马塘场(今属如东),自幼喜爱花草笔墨,展现了不同于常人的志趣。邓怀农、周晓斋、徐立孙、王个簃、陈曙亭、陈心园等与之亦师亦友,从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他是书画家、琴人。1948年,严敬子的一幅《篮菜图》中堂入选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并被收入《中国美术年鉴》,当时南通参展者只有两人,另一个是他的好友王个簃。严敬子一直体弱多病,1949年就去世了。其一生未婚,诗文佚失,没有留下弹奏古琴的影音资料,画作存世也不多。《枇杷鹦鹉图》中倒悬的枝丫上垂下几片叶子和数枚黄金果子,枝丫顶端停憩一只鹦鹉,落穷款“严肃”。这幅画大约作于其晚期,整体风格走吴老缶一脉,画如其人,又显得清秀飘逸,少了吴昌硕画作“浑”的一面,只可惜老天对他没有眷顾。

严敬子好友王个簃,师从海派宗师吴昌硕,深得乃师真传,枇杷画得传神,其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的《枇杷图》,为其代表作品之一。旧时海门是枇杷的主产区,狼山以东、海门以西的滨江区域适合枇杷生长,这恰为王个簃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每画一笔,则是一缕乡愁!

“川贝枇杷膏”是治疗咳嗽的良方,很多人以为是枇杷果制作的,其实原料来自枇杷花。枇杷花洗净,洗去掉落的花蕾和一些花上的杂物。将洗干净的枇杷花放进锅里加冷水熬煮,熬到汤汁变成深红色,可以闻到很浓的枇杷汁的味道。然后将煮好的枇杷花捞出挤干,再煮第二遍,过滤出第一遍的水放旁边待用,继续第二遍,跟上面一样的程序。最后把两遍的汁倒进锅里,加入冰糖,熬制到黏稠状态,冷却后装瓶,“枇杷膏”就成了。

端午佳节日盈盈,最喜枝头点点金。且从家慈摘枇杷,不意酸甜与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