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1931年如皋民众抗日史料补遗

浏览量
作者:章绚丽
全文2,395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如皋于9月27日在公共体育场召开抗日救国群众大会,群众代表走上司令台,咬破指头,用鲜血在旗帜上写下:“誓死抗日救国”六个大字。会后,群众高举着旗帜在县城四门游行一周,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震撼全城,影响全县。

这段史料是《中共如皋地方史(1919—1949)》中唯一有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如皋民众抗日的记录。作为抗战老兵章金辉的后人,我从小受到爷爷的影响,热衷搜寻故乡如皋的抗战史料。今春,我于友人处意外见到第1016号《如皋报》(1931年10月16日)等文献。这些报刊记录多则1931年如皋民众抗日的史料,可为《中共如皋地方史(1919—1949)》补遗。

九一八事变后,如皋民众自发的抗日活动,具有广泛性、可行性的特点。乡绅汤景槎,时为《如皋报》负责人。查阅《中国国民党年鉴(1934年)·第四章·宣传》,《如皋报》为日报,社址位于如皋城内冒家巷,主管人为汤星舫。书中所记报社地址与《如皋报》所刊报社地址一致。汤景槎生于1882年,岔河名宦汤俊孙辈后人,又名星舫,号病鹤,清末国学生,毕业于上海神州法政大学,工诗古文词,通音律,精医学,曾任岔河市私立高等小学校长等职,主修《如皋汤氏四修家乘》(见《如皋汤氏家乘》)。汤景槎在其主编的《如皋报》不仅刊载官方抗日消息《江安区抗日救国会行将成立》等,还刊发“言论”“启事”,表达自己抗日救国的决心。此期《如皋报》第二版刊出汤星舫所撰《言论·抗日救国须先诸己》,字号较大,十分醒目,抄录如下——

抵制日货,经济绝交,为抗日救国之不二法门。而卒以五分钟遗讥世界者,其故何耶?无他,不求诸己已尔。人人求己,则人人能坚持到底,贯彻始终,至如何可以使人人求己?则非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不可。

亲族邻友,人皆有之,联络十人,分别推广,普遍全国,至容且易,既公同宣誓于前,又互相监视于后,断不至如一盘散沙之容易消灭其热度,好大务外之国人,勿以救国十人团轻而易举,简而易行,为不足齿及,相率而反求诸己,则庶乎其不差矣!

一言以蔽之,汤星舫认为抗日求人不如求己,不如从己做起,故而支持如皋各界人士创办“抗日救国十人团”,携手抗日。

以身示范,汤星舫又于头版紧邻《汤星舫启事》刊出《本报紧要启事》,列出三大措施,全力以赴支持抗日救国运动:1.《如皋报》将开辟专栏报道“抗日救国十人团”的消息,希望如皋各界相关团体,将“组织日月、团员姓名”函告报社,以便及时报道;2.《如皋报》还将开辟栏目,刊载“日货表”,帮助民众了解日货,一旦发现日货品牌,立即告诉报社,以便驱逐日货;3.报社人员遵行誓词,从现在起改用国货。

汤星舫的启事,说到做到。各类抗日团体创建的新闻见诸报端。如皋旅外人士何德三等人痛恨日本蹂躏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侵占中国领土,残忍杀害中国军民,正在筹备“抗日救国铁血团”,并将组织章程大纲送去政府部门备案。“抗日救国铁血团”面对正在进入中国境内的海陆空三路日军,呼吁中国唯一的救死方法只有对日宣战。(见《如皋报·何德三发起组织之抗日救国铁血团行将成立》)

除去在外如皋人,如皋教育界也陆续成立抗日团体。如皋县立中学十位同学姜俊、尤万云、钱栋、吴学廉、缪祖武、李峰奇、黄士稀、高进程、黄达、赵永模,组成校园里的一支“抗日救国十人团”(见《如皋报·县立中学学生成立抗日救国十人团》)。

如皋县立民众教育实验区,尽管教育经费困难,正在逐步完善物质建设,不过全体职员精神焕发。国运式微,暴日入侵,需要尽快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县立民众教育实验区组织成立了抗日救国宣传队。宣传队不辞劳累,在区内各个乡村举行化装演讲,并定期举行抗日救国大会(1931年第1卷第7期《民众教育通讯·在区内各乡村举行化装演讲》)。除去组建宣传队,还须组织团体,以身作则,才能领导民众,彻底醒悟,共同抗日。因此,民众教育实验区及庆余乡,又组织了抗日救国十人团,团员包括:沈显谷、许荫南、张国良、陈其宗、徐长庚、贾树生、施文林、骆进爵等(见1931年第1卷第8期《民众教育通讯·如皋民众实验区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

相比抗日救国十人团拒买日货等措施,还有署名“庆”的民众,于《如皋报》上刊发《抗日救国运动中青年应有的任务》,提出更为强烈的措施对付侵略者。他分析道,九一八后,全国军队出力自卫,必将有损,将来难以持续和日军作战。久而久之,必将遭人宰割。为此,施作为曾受过中等教育的“庆”提出来:在目下赶快研究军事常识,宣传组织义勇队之效力。实行提倡义勇队之组织,如无相当训练人员,则以研究所得,而自为训练,果能各地均有中等程度的人,组织并训练强有力的义勇队,以备万一,则对日自卫之胜数,固操左券,而将来民自为兵之制,亦即定其基础!我全国曾受中等教育的同胞们,应知全国无知之民众,悉待我们去宣传指导;若我们对于国事,仍谈焉不顾,则我们民众终无醒觉之日,而我国前途,亦惟有待亡而已!果无国破家亡之后,我无知之民众俯首听命,尚无足责;而我曾受中等教育的同胞们,能甘心做亡国之民吗?“一成一旅,夏室以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全国曾受中等教育的同胞们!毋自馁!各努力!

“庆”的抗日观念,与汤星舫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年抗日也是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不过依赖自己的同时,“庆”更加强调“自为训练”“民自为兵”,即充分发挥青年读书人的文化优势,通过自学学会军训自己与别人,确保中国全民皆兵,最终战胜日军。

综上所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激发起如皋人的抗日情绪。彼时,除去召开大会声讨日军的滔天罪行,如皋报人、旅外人士、教育界人士,纷纷组织具有爱国性质的抗日救国十人团等民间组织,从我做起,拒买日货,宣传抗日。还有有志之士,提出有文化的如皋青年人应该奋发图强,以身作则,使得国家拥有更多后备的军事人才,才有机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