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友琴谊

浏览量
作者: 一凡爷
全文1,093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秦文斌小我3岁,和我是同一年龄段的人,我俩同住学田,同样爱好二胡,琴投意合,交往甚欢,成了亲密的“琴友”。
老秦和我谈起他的爱琴史,总是感慨良多。他年轻时就喜欢听有线广播里民乐演奏,还将乐谱记在一个小本本上,手抄了50多首乐曲,练习不辍。他结婚生子后,家庭、工作压力加大,只得暂时惜别二胡。2004年退休后清闲了许多,他报名上了市老年大学二胡班,重拾旧好,再续琴缘。
我与老秦有着相似的爱琴经历,上中学时自学二胡初步掌握了演奏技能,也因为工作、成家后负担较重,不得不搁置下来。机缘巧合的是,退休后我也报名上了市老年大学二胡班,与老秦成了同班同学,因琴相识、以琴结友。在授课老师徐竞时老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我俩重新找回了二三十年前拉琴的感觉,学习了更多更新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还初步学会了基本的谱曲方法,我和老秦的“琴谊”也与日俱增。
2006年在徐老师的倡导下,市老年大学二胡班历届结业学员组建了长青二胡队,我和老秦同时又成了二胡队的首批队员,老秦还被推举为副队长。在这个业余民乐团队里,我俩共操丝弦,在爱乐路上同步前行。
2008年市文化馆开设市民免费艺术培训,老秦约我一同去报名。经过面试,我俩被录取二胡提高班,黄琳清老师的教学让我俩水平提高不少,我们逐渐掌握了背谱的门道,对二胡有了更多的认知、更深的眷恋。
在老秦的牵线和引荐下,我俩一道加入了濠景社区乐乐艺术团,为歌舞伴奏。我俩互相勉励、边学边用,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更多种调式,能自如地进行调性转换,在艺术团多次的排练、演出后,二胡演奏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老秦曾多次向我表白,觉得符合地域特色的乐曲少之又少,他想自创体现江海特色、适宜二胡队水平的民乐曲目,我表示十分赞同并为其鼓劲,这下子坚定了他创作的信心。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民乐合奏曲《喜游濠河》应运而生。初稿完成后,老秦叫我给乐曲进行编配,又请徐竞时、王化刚二位老师给予指导,经再三修改后定稿。全曲以民乐独具的韵律,展现一派江海地域风情。《喜游濠河》在二胡队排练成熟后,多次参加群文活动、公益演出,得到家乡观众的认可和赞赏,我也为琴友的创作成功备感喜悦。
老秦在爱琴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他先后为二胡队量身定制创作了《老来乐》《闲趣》等民乐合奏,成为人无我有的保留看家节目。在老秦的促动和助力下,我还与他合作,将“旋律王子”孟庆云先生的歌曲《胡琴说》《我用胡琴和你说话》《二泉吟》等改编、编配成民乐合奏、二胡二重奏,排练后成为独具二胡队特色的民乐曲目,在各级各类文艺演出、赛事中得到肯定和欢迎。
我与老秦的两弦情,一根系着难忘的爱琴往事,一根拴着深厚的手足“琴谊”,情深意笃,共娱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