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挎包里的家书
浏览量
全文571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
晚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30多年前部队发我的一个绿色军用挎包,里面是我在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服役期间收到家人及亲朋好友的200多封信。其中较早的一封是弟弟1993年1月18日的来信。那天,他从淮阴食品工业学校放寒假刚到家,给父亲带了一条“罗曼蒂克”牌香烟和一个打火机作为新年礼物。
信里记着那几天的光景:父母刚以3.95元/斤卖出97只老母鸡,得了1000多元;老母猪下了14只小猪崽,1.4元/斤的行情让他们盘算着来年的指望。那时我刚到北京当兵,还在大兴新兵连适应着北方的寒冬,而父母的心情大概像冬日的阳光般复杂,既有孩子归家的暖,也藏着对我未来不确定的忡忡。他们把对我的牵挂都藏进了这封信里。
一晃32年过去了,信里提到的奶奶、父亲、叔叔丁汉明、堂兄华侯都已作古。泛黄的信纸上,那些关于收成、关于归期的絮语,早已在身后织成了一张温柔的网,网住了再也回不去的人,也网住了再也追不上的青春。忽然忆起那时候过年,一大家子挤在老房子里的热闹场景。现在房子换大了,菜也更丰盛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是少了总爱给我们塞红包的老人,可能是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凑不齐的时间,也可能是那份对“团圆”最纯粹的期待感。
那些以为漫长的岁月、那些热热闹闹的瞬间,其实都是限量版,在某个抬头的瞬间让我们惊觉:“原来人生海海,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别等“下次有空”,就趁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