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3号”台风袭通旧事

原创
浏览量
作者:任寿
全文968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50年前,也就是1975年7月中旬,年度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地区登陆,随后侵袭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数天后,南通北三县又遭受龙卷风袭击,受灾最严重的是如皋县城西、城东两区,特别严重的又是如城西北首的戴庄公社。
1975年7月20日前后,正是农村“四夏(夏收、夏种、夏培、夏管)”大忙之季。7月21日晨,如皋戴庄公社召开“四夏”大忙动员大会。突然间,一场强龙卷风袭来,随后就是雷暴大雨,戴庄公社大会堂“吱裂——吱裂——”地响了几声,就轰然倒下了。在场开会的数百人,伤100余人,死11人(参见1995年6月第一版《如皋县志》第113页)。事后统计,这场龙卷风灾害,如皋城西、城东两区倒塌房屋1332间,玉米、棉花1万多亩受损。
灾情发生后,如皋卫生部门、驻如部队指战员立即启动抢险救灾举措。如皋县委、县革会领导即奔赴受灾现场指挥抢险战斗,如皋县级机关的公务用车也成了临时救护用车运送伤员。当日下午,如皋县委、县革会立即召开受灾区、公社书记会议,部署抗灾措施,落实急事急办事项。县委领导对救灾抢险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县、受灾公社于当日即成立救灾抢险领导组。各区和受灾公社分两条线作战,一条线组织抗灾,由书记直接负责;另一条线抓好正常的农业生产,抓好“四夏”大忙,由副书记、革委会主任负责。二是突击抓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县级机关各部、委、办、局落实任务想尽一切办法在25号之前解决好戴庄公社受灾群众的吃住问题,凡房屋倒塌的农户要搭建临时住棚,住棚内要锅瓢碗灶一应俱全,住棚要能维持半年以上。口粮、油盐、煤油、蚊帐、席子等,粮食、商业、物资部门要立即安排到位。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县里民政部门先拨一部分救灾款到戴庄公社,由公社掌握使用。三是帮助重灾户制订生产自救计划,搞好农副业生产。对重灾户,哪些单位、哪些人支持,逐一落实。四是救治伤员,料理死者后事。提倡亲帮亲,邻帮邻。大队、生产队安排专人帮助死者家属料理后事,对死者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受伤人员住院治疗的医疗费、伙食费全免,所有费用由医院与县粮食局、民政局结账。县、区、公社各级医院都要把救治伤员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缺少护理人员的医院可临时借调农村赤脚医生从事护理工作。五是尽快恢复生产,特别是受灾户的生产要安排好。六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树立抗灾抢险必胜的信心。县、区、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都要振奋精神,战胜一时的困难,在抗灾抢险斗争中经受住考验。
县委紧急会议召开之后,各项救灾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县供电局保证戴庄公社正常供电,损坏的广播、邮电设施迅速恢复。后季稻栽插在8月8日(立秋日)前全部栽插结束。经过5个多月的战斗,至年底,戴庄及受灾严重的几个公社,在省、地区、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生产生活基本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