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 2025年8月6日

浏览量
全文2,075个字 阅读约需0分钟

紫藤挂豆落棋盘

□子丑

家里有棵二三十年的紫藤树,老干虬枝,倚墙而立,茎粗叶茂,冠盖庭院。初夏时紫穗悬垂,宛若飞瀑,花繁而香,蜂蝶争宠。盛暑时则浓叶满架,密密匝匝,望之幽深,即之蔚然。李白有诗赞曰: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作为观花绿荫藤本植物,紫藤之观赏价值尽人皆知。但紫藤之隐逸功能,不谈知者寥寥,至少我就是小白一个。我真的不知道紫藤子可以入药!紫藤子(也叫紫藤豆)就是紫藤的果实,扁圆形,一枚1角硬币大小。表面淡棕色直至黑棕色,平滑而有光泽。质地坚硬,嚼之有豆腥气,微有麻舌感。据资料介绍,紫藤子味甘,性微温,小毒,具有活血、通络、解毒、驱虫之功效。

紫藤一身是宝。紫藤花还是食材,用面粉、鸡蛋、细砂糖、色拉油、食盐、水等原料按一定比例调和,最后加入紫藤花稍加搅拌,烤制后就是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的紫藤花蛋糕。

紫藤可观赏、入药、食用,还可用以游戏。那天,要和外孙女下棋,而不巧棋子不在手边,而紫藤豆倒有一大袋。于是,将紫藤豆隆起面作黑子,平坦面为白子。用紫藤的长条形黄色扁平荚果压住纸棋盘。两人你来我往,外孙女大胜。真是紫藤挂豆落棋盘!

菜园里的甜

□凤兆明

每次推开丈母娘家的院门,那方被藤蔓织成碧色穹顶的菜园便撞进眼底。她早已端着大瓷盆立在垄边,笑纹里漾着朴实的欢喜:“多摘些,带回去慢慢吃!”

羊角蜜从叶隙垂落,修长身段裹着青黄渐变的纱衣;玉茹瓜圆润如月,翠皮下透出朦胧霜白。晨露缀在瓜棱上,将曦光揉碎成星子。指尖轻触藤蒂,“啪”一声脆响,瓜便落入掌心,断口沁出黏稠汁液,似藤蔓不舍的蜜泪。玉茹瓜沉甸甸坠手,托住时连枝叶都轻颤,像母亲目送游子时欲言又止的叮咛。

清水涤净泥土,齿尖叩开羊角蜜的刹那,清甜汁液迸溅如泉涌;玉茹瓜的绵软果肉却似融化的蜜糖,在舌面铺开土地酝酿半载的醇厚甘美。那甜意从舌尖漫向心尖——丈母娘佝偻着腰在园中引水理蔓的身影,早已随瓜香渗入时光的褶皱里。

归途的风捎着瓜香,忽然懂得:她以茧手为笔、汗水为墨,在三分薄田写下的,何止是四季青碧?分明是未说出口的牵挂,在每一道瓜痕里默默扎根。

飘窗上的仙人球

□李爱婷

草球,听说也叫可食用仙人球,南方人会拿它炖肉。夏季的仙人球,绿意满满,虽说因为天气太炎热,开花的频次放慢了,可作为一种陪衬存在于飘窗一角,也还算养眼。有兴致时拿起画笔,细细描绘一二,偷得浮生半日闲。

仙人球真不起眼,绿色的椭圆形球状竖在花盆里,像俚语土话说的“土基敦子”,满身等距离的放射状尖刺显着骨子里的不好惹。

草球,不显山不露水,半个月不浇水,它顶多干缩在一起,刺儿发黄、发白,球身干巴巴的,竟还坚强活着,如果施加一点水湿润它,没几天它又扬眉吐气,壮大起来,在“头顶”拱出一圈新绿。偶尔,它的周身悄悄探出深褐色“小鹿角”——花秆儿。阳光充足的话,几天时间“小鹿角”吹气一般越长越大,越长越斜,有点像萨克斯管或留声机扭曲到前面的那个大喇叭,最前端顶个含苞欲放的粉红色大花骨朵,煞是惹人喜爱。

妈妈的蔬菜

□神星

早上,在我还没睁开眼的时候,妈妈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菜。当我走出卧室来到厨房间,发现一大把刚离地的油麦菜和一小袋秋葵已放在灶台上。

妈妈在电话里一再叮嘱先吃刚拿来的油麦菜,不要吃冰箱里的。然后我动手把秋葵都清煮了,煎了大蒜葱熟油,滴了几滴麻油,浇在碧青的秋葵上,我们吃到了最新鲜、最嫩的秋葵。

我们感谢大地的馈赠,但是大热天里,年逾八旬的妈妈以晒太阳为由播种一小块田地,并把收获的蔬菜一次又一次送进门来,这才是最为难得与珍贵。

青果季

□Ruby

自7月初在街道公园偶然撞见一株青苹果树后,这些天我散步时总爱仰起头——柚子、山楂、无花果、柿子,小区里竟藏着这么多“青苹果乐园”的成员。

突然想给它们定个季节,就叫“青果季”吧。

这些攥着青涩的果子,多像当年那个害羞得不敢大声说话的自己啊。

慢慢长吧,我们都一样。

一盆凤尾竹

□雨柔和

梵古的新店即将开业。我原想选个古雅陶盆种上钱串子相赠,他却摇头笑说“太俗”。问他何为雅,答曰,“竹”。一字点醒,眼前忽现万顷竹海碧波。

在梵古工作室,见到一盆娇嫩的凤尾竹在紫砂盆中亭亭玉立。风凌白石衬着翡翠般的竹叶,阳光穿过叶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碎玉。这般风姿确非金钱符号可及。

文人爱竹自古有之。东坡居士“宁可食无肉”的痴绝,文同“成竹在胸”的洒脱,都将竹魂刻入华夏风骨。文同《墨竹图》题跋尤妙:“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道尽君子三友真谛。

忽悟凤尾竹节节向上的姿态,恰似创业者攀登的身影。那些看似纤细的竹节里藏着破土凌云的气韵。择此雅物相赠,既应了“节节高”的吉兆,更寄寓着对友人风骨的期许。

冬瓜上刻字

□闲云野鹤

周二买的一片冬瓜,到周五还躺在冰箱里不曾吃。我突发奇想,在冬瓜皮上练习刻字可能比西瓜皮上容易些。

本拟刻本版的名称“朋友圈”三个字,在前两个字刻好以后,我犯难了,如刻“圈”字,恰好轮到明显狭窄处,高度不够。再说我已刻好的朋友两个字属于不伦不类,既不像宋体又不属楷书,刻笔画这么多的“圈”字,我心中无底气,手上更没有把握。想了个偷懒的主意,刻了个“朋友们”。给朋友们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