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我石家史与家学
黄勋,字我石,号晖山,清中后期国学生,如皋印人,杏林名医。同治《如皋县续志》、民国本《如皋县志》述其“工铁笔,尤善岐黄”。黄楚桥编纂《东皋印人传》,彼时黄勋年龄尚轻,不曾入选。2018年,皇皇编著《东皋印学》,出版面世,又未记述黄勋。不过本世纪初,西泠印社社员李夏荣老师编写《东皋印坛》丛书,就已发现黄勋刻章一方,颇为惊叹,惜因史料不足,便未录入丛书。直到近年,如皋“苇航书屋”陆续入存《温病条辨》《黄氏家乘》《读画轩印存》等相关文献,黄我石生平史料散落其中,有迹可循。有鉴于此,兹将黄氏家族史料整理如下,进一步充实东皋印史。
黄我石是东皋派代表人物黄经的族裔,生于书香门第、技艺世家。《东皋印学》写明:如皋《黄氏家乘》初修于顺治年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刻本,前后八次续修。黄氏原籍徽州,寄籍苏州,明初迁入如皋,奉黄珍为如皋西南乡黄氏始祖。其实,细阅家谱,《黄氏家乘》刻于1943年(1936年有误),谱前序言作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言及至此前后续谱七次(非八次)。此谱世表有录:黄珍为天顺年间岁贡,历署福建上杭县知县。黄氏迁皋时间应为明中期。
黄我石为如皋黄氏十二世,生于1809年、卒于1867年,葬于周家老庄。考其死因,很有可能卒于兵燹。他性格豪爽,又善于技击,即工搏斗。友人朱霖(西泠印社初期社员朱兆蓉祖父)作有《挽黄我石》,诗末四句:“安得返魂草,空余泪眼花。从今棋上劫,愁绝化虫沙。”“棋劫、虫沙”两处典故,比喻黄我石死于战乱。
黄我石的先人多工诗词,多有技艺,书法、金石、围棋各有涉猎,又多有交游。五世祖黄应征,字君求,明末文人,浮白载笔,尤善草书,师法二王笔法,精通古篆,文好《魏人〈受禅〉〈劝进〉二碑》,所写八分书,可称神似,著有《自娱斋遗稿》。六世祖黄名世,排行老二,博士弟子员。黄名世长兄黄辅世,字长儒,博士弟子员,秉承家学,刻苦工诗。黄名世五弟即印人黄经,即黄济叔。诸兄情深,黄辅世曾作《送济叔弟移居南庄》,此诗未见于《东皋诗存》《东皋印学·穷工入妙黄济叔》,又道出黄经远离尘嚣,亲近笔墨的高雅品质,故而迻录如下:“知尔厌风尘,村居乐志伸。涛听门外近,山看阁中真。望岁欣禾旆,游春藉草茵。时时亲笔墨,不为应酬频。”除去有关黄经,黄我石先人多和另一位东皋印派代表人物邵潜过从甚密。邵潜(1581—1666)与黄应征、黄辅世、黄经皆有交游。黄应征殁于天启丙寅年(1626),邵潜作有《哭黄君求文学》:“传君御气入空虚,廿载交情一梦余。”由诗佐证,邵潜与黄家交游约始于1606年。黄辅世又作《青门行为邵潜夫先生作》《喜邵潜夫先生来居》《过邵潜夫先生寓公庐》《元旦邀潜夫先生清谈》。家谱又录黄辅世:“日与二三老友赋诗赠答,有崇川邵潜夫者,山林隐逸士也。素相友善,老而无归,及其生前即送田以为首邱地。邵赋诗谢,后为之安厝于斯。”邵潜暮年穷苦潦倒,黄辅世赠他墓地,送他下葬。由此可见,邵潜与黄我石先人相交约一个甲子。
黄我石七世祖黄景修“文行卓卓”;其九世祖黄嘉燕,赠贡生,“受知于督学谢,有声庠序”。黄我石祖父黄心泉,捐田兴修书院;伯父黄桐江,为山阳县教谕。黄我石父亲黄若沅(1761—1817),字湘涛、约亭,号楚帆,江南戊申科举人,补安徽婺源县训导,候补内阁中书。黄若沅善诗,著有《是亦山房诗古文词》四十卷。他向往孤山,曾作《游西湖不果》,留下佳句:“林逋三百树,回望白云稠。”他还精通弈理,名扬京都,群推国手。清朝围棋高手潘星见,一度客居如皋数月,杜门不出,专与黄若沅探讨棋艺。黄若沅又好收藏,“每遇院试及省试,必购异书法帖、彝鼎法物,聚集双桂轩”。黄我石尽管幼年失怙,不过家学渊源、家藏丰富,为其成为印人,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图左:清末刻本《如皋县续志·黄若沅传》书影,右:朱霖诗作《挽黄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