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临战受命反“清乡”

□庄建军

1941至1942年,日伪在苏南地区的“清乡”受到沉重打击,转而对我苏中抗日根据地实行“清乡”,投入兵力多达15000余人。

三余区地处黄海边,既是沿海抗日军民南北活动的重要通道,又是苏中四分区和南通县党政军领导机关坚持原地斗争的回旋之地,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曾驻扎在三余区北兴桥。三余区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成为敌我必夺的一处战场。1942年底,原中共金沙区委书记陆维钊奉调三余区,他一人同时担任了三余区委书记、区长和区武装自卫队长三个职务。

陆维钊1918年12月出生于海门余中场(今四甲镇),在金沙、南通城求学时,深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革命后就在南通县工作。作为优秀党员干部,他意志坚强、精于谋划、善打硬仗。

陆维钊充分发挥区委的核心作用,在全区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结合本地实际贯彻统一战线政策,因势利导,协调发挥地方政权、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的作用,调动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反“清乡”斗争。为了加强三余区地方武装力量,便于机动灵活作战,将区队缩编为一个精干排,又抽调骨干组建了一支短枪队。要求各乡党员尽可能加入乡自卫队,扩大了各乡自卫队的规模,还给他们配发了一些枪支和手榴弹,动员更多的群众自备梭镖或小插子(匕首),并组织军事训练提高作战技能,以利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陆维钊带领党员干部一方面坚壁清野,一方面主动出击。一是在全区开展“大破击”活动,发动群众挖断公路、拆毁公路上的桥梁、锯倒电线杆、割电话线,又在河上打明坝或暗坝,阻止敌人的汽车、船艇行驶。二是对原来的伪乡保长讲明大义、说服教育,尽可能把他们争取过来,成为“白皮红心”,即明里应付日本人,暗中为我方办事,三余区先后有30多名伪乡保长悔过自新。三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通过秘密调查和监视,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镇压内奸,控制可疑分子。1943年3月至10月,三余区乡武装消灭日伪走探、拒不悔改的伪乡保长、土匪等达60人。锄奸行动表明党员干部仍在当地坚持战斗,当汉奸走狗自寻死路,从而起到了震慑坏人、稳定民心的作用。四是在反“清乡”斗争最紧张时期,区里的民政、财经干部和财、粮账册,甚至一部分公粮、公棉,就隐蔽和保存在一些争取过来的伪乡保长以及紧靠据点的群众家里,在敌人眼皮底下打埋伏。

只有歼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1943年4月,日伪开始了“军事清剿”和高度镇压,在三余区增筑了北兴桥、海晏镇、九门闸等据点,对我军民实行分割封锁、拉网搜索、四面合围。敌人毫无人性地掠夺财物,奸淫烧杀,斗争局面极其险恶。陆维钊带领党员干部采取更加隐蔽灵活的斗争方式与敌人周旋。一次,日伪从南通城向三余镇派来一名“清乡特派员”。陆维钊得到情报,带短枪队深夜摸进三余镇内,在据点里我方秘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捕捉了正在睡觉的“清乡特派员”和多名伪警察。

陆维钊善于抓住战机狠狠打击敌人。海晏镇敌据点比较孤立,1944年6月,趁日伪兵力调整,陆维钊带领三余区队配合县警卫团发起强攻,据点外围伪军无力抵抗而投降,日军则躲在碉堡内负隅顽抗。战士们从碉堡的死角逼近,然后用炸药爆炸引燃大火,将碉堡里面的日军全部烧死。海晏镇解放后,趁势又攻下九门闸敌据点,从而扫除了四分区沿海通道上的主要障碍。随后,区队协助县团在东余镇北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1944年秋,日军运输船“久希丸”迷航搁浅在掘东海面,民兵发现上报,陆维钊率区队立即将其包围,鸣枪示警后,将7名日军解除武装,缴获了运输船和大批军用物资。

日伪为有效控制其占领区,在“政治清乡”中采取普遍登记户口、张贴门牌、订保甲规约等办法,将十户编成甲,十甲编成保,实行一户“犯法”、十户“同罪”的联保连坐制,强迫老百姓相互监视、告发。陆维钊一针见血提出“保甲册是阎王簿”“保甲编成功,壮丁抽个空”等口号,揭露日伪阴谋,组织发动群众坚决抵制,绝不让“编查保甲”的图谋得逞。经过反复斗争,日伪黔驴技穷,“编查保甲”的行动失败了。

临危不慌方能化险为夷,陆维钊多次与敌人正面遭遇,都能沉着机智地应对。最为惊险的有三次:一次他在如东地区活动,突遇敌人下乡扫荡,他利用庄稼做掩护撤离,但前面的桥被敌人封锁不能通过,他又不会游泳。危急之中,他和警卫员下到水里,由警卫员用绳子拉着他从河面上漂到对岸,脱离了险境。再一次,他和另外一位同志下乡,由于周围都是一方一方田地,只能走堤岸。走着走着,突然看到有一帮日本兵也从堤岸上迎面而来,还扛着一挺机枪。当时已经不可能跑了,陆维钊对另一位同志说:“不要怕,敌人盘问,就说我们是下乡做棉花生意的商人。”二人把短枪藏在裤腰带里面,大大方方地继续前行,就这样跟敌人擦肩而过。另一次,陆维钊路过三余中学,这其实是新四军暗中创办的学校,他是学校董事长,便走入学校看看。敌人突然闯了进来,让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到操场排队。陆维钊有一个侄儿在那里当教师,他赶紧把侄儿的长衫穿上,也排在教师队伍里,不动声色。此时他的枪就藏在身上,所幸敌人没有搜身,在学校搜查一番没有发现可疑物品后便撤走了。

在反“清乡”斗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1945年1月,陆维钊调任中共南通县委宣传部长,并兼任了县警卫团政治部主任。